《一个庸俗女孩的修养》——笑哭了
她在台北一家公司做董事长助理,每天提心吊胆地处理工作和董事长的私事,比如给董事长的第三任妻子看房子,帮董事长的妻子监督董事长吃水果等等。
她有一个恋爱四年的同居男友。她参加完前男友的婚礼回家的那天晚上,拿着一束自己奋力抢到的鲜花向现任男友求婚。那晚她喝醉了,但她很清醒。当她单膝跪地,向男友求婚的时候,她可能已经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但是女人的反射弧往往很长。在那次鬼魅般的求婚后,她继续投入到下班后的日常生活中。
陈加玲在台南长大,但长大后一直住在台北。她想在台北有个家。男朋友的妈妈给他们买房,让她辞职做全职太太。连婚纱都是她未来婆婆选的。她觉得自己像个牵线木偶,在老板面前温顺,在未来婆婆面前也需要压抑自己的个性。她可以想象她的婚姻生活会多么不令人满意。所以,可能是这个原因,在现任男友正式求婚的当天,她选择了拒绝。
因为反射弧长,她后来才知道,拒绝求婚其实只是因为不爱。
39岁的她拒绝了相恋四年的男友的求婚,拒绝做全职太太。即使会让很多人失望,但那一刻,她觉得自由了。
辞掉工作,拒绝求婚后,她回到了台南老家,那里时间很慢。无论遥远的世界如何变化,日新月异,她的家乡始终在运行着缓慢而温柔的时间系统。
在她出身的家庭里,有开中药店的爷爷,有唱歌很难听却想参加歌唱比赛的奶奶,有中年还在纠结父母离婚后要嫁给谁的爸爸,有狠心没心的妈妈。
小时候,暑假的时候,住在城里的表哥一家来家里玩。父母总是把她和她的表妹相提并论。她的英语没有表姐好,但是下棋输给了表姐,考试成绩也比表姐低。这些让陈加玲的母亲感到羞愧,但陈加玲非常高兴。她也为她表妹的优秀而高兴。小孩子本来不知道比较,长大了为什么还要比较?父母可能会得到上帝的帮助。
小时候她很羡慕班长的家庭条件,班长的大房子,精致的下午茶,优秀的学习环境。但当她去班长家写作业,听到班长父母吵着要离婚时,陈加玲明白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与房子的大小无关,也与精致的下午茶无关。
小时候,她和另一个男同学把一封情书交给邻居的姐姐。当她看到邻居姐姐恋爱时幸福的脸时,她说她长大了要嫁给杨过。后来杨过断了她的手,这件事就被人遗忘了。这些童年的经历可能在嘉玲心里埋下了择偶观念的种子,她不愿意将就。
当她收到在老家共同生活了四年的男朋友的结婚请柬时,她以为自己会很难过,会哭,但她没有,甚至没有一丁点的难过。也许人类到了一定年龄后,对失恋带来的痛苦免疫了。因为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痛苦要承受。
当她再次回到台北参加工作面试时,面试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陈加玲小姐,你认为什么是幸福?或者你觉得什么才是幸福?
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她在台南老家的场景,爷爷奶奶,父母,一起长大的伙伴,她长大的地方,还有小时候每次路过都害怕的“鬼屋”。......
她曾经想要逃避的,是最深的牵挂。
她可能会突然意识到,一个俗人所谓的快乐和幸福,并不是已经破碎粉碎渗透到每一寸时光里的烟花。是厨房里的柴米油盐,是方言里的每一句问候,是爷爷奶奶的每一次吵架,是父母一起嗑着瓜子坐在电视机前的样子。
这种生活容易选择吗?很简单。你只需要呆在原地。
但如果不出去兜兜风,就很难体会到家乡带来的快乐和归属感。有的人在这个圈子几十年,有的人一辈子。
经过一程,陈加玲终于回到了她长大的地方,走近了她小时候一直害怕的“鬼屋”。恐惧一直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鬼屋”从来没有闹鬼。
她真是个粗俗的女人。她应该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宽容的家庭,这样才可以这么“俗”。
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不是剥夺梦想,也不是扼杀希望,而是让个性鲜明的人在现实的压力下慢慢失去光芒,就像一个慢慢瘪下去、布满皱纹的明亮气球。
这个世界还有一种残酷,就是等你老了,你就明白什么是第一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