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知名肿瘤医院,也是上海市唯一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其前身是中国-比利时镭锭治疗医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80年历史。解放前,这家医院是中国唯一的肿瘤医院。

早在1929,圣心医院(位于本市杨浦区宁国路)的一些来自中国的医生为了解除身患癌症的同胞的痛苦,想筹集一笔钱购买肿瘤治疗设备。他们找到了中比教育慈善委员会主席J. Hers比利时人赫斯表示愿意用耿基金在圣心医院进行镭锭放疗。就这样,由中比耿基金教育慈善委员会出资,并由赫斯先生负责,在比利时购买了0.978g锯子、两台深度x光治疗仪和一台x光诊断机,由一名中国医生和一名比利时医生负责诊治。

1931年圣心医院会议决定于当年3月1日正式成立中比锯链治疗医院,隶属于圣心医院,由圣心医院院长卢伯宏、院务总监卢银庚、医疗总监宋五生管理。

自1936起,中比镭锭治疗医院成立独立单位,由中比耿委员会直接领导。校址暂时仍设在圣心医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癌症研究所临床主任医师被希腊人H. Vassilisdis聘为医学院长,宋五生为总主任。当时只有两个医生,20多张床。

1937 10月,九·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圣心医院和中比安创治疗医院临时迁至法租界七七路45号(现岳阳路45号),并于1938年9月迁至霞飞路1729号(现淮海路65439号)。1939年6月,中比耿委员会将镭锭治疗医院无偿移交给比利时在华医学会,由医学会代表、时任比利时外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接任。1940 65438+10月,比利时在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医院委托给天主教会管理,方济各-艾恩斯·德·玛丽传教士安排其修女负责该治疗医院。当时,代理主席是格宁,副主席是唐博士,而是一名放射科医生。

1941 65438+2月8日,日本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比利时人被日军关进冀中营,中比镭锭治疗医院院长改为唐,经费只能由治疗医院自己解决。当时医院有55张床位,50多名员工,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1948。

1945年9月,唐辞职,国民党卫生部与比利时在华医学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聘请放射科医师为院长。65438年至0946年,比利时在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医院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卫生部派金宝山博士主持镭锭治疗医院管理委员会。后来考虑到中比两国的友好关系,决定成立董事会,由比利时驻华大使拉格特担任名誉主席,卫生部部长刘瑞恒担任主席,宋五生、王代保、E. De Vleeschowver等担任董事作为执行董事。医院部分经费由中比耿委员会恢复。1947 10因为徐静波院长应邀访美7、理事会出面聘请吴焕兴为医学院长,直到5月上海解放1949。

1949年9月,中比安产治疗医院董事会重新任命吴焕兴为院长,宋五生为副院长。

1950年2月,上海市军管委接管中比锚链治疗医院。从此由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任命朱智贤同志为军代表,叶显耀同志为接管小组组长。同年8月,王平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7月,1951,中比锚板治疗医院更名为上海锯链治疗医院。65438年至0952年,吴焕兴院长加入抗美援朝医疗队,后调任北京工作。从1954到1,上海锚定治疗医院划归上海第一医学院,命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955年8月,宋五生被任命为院长。1958,陈颖接任院长,副院长、国内著名肿瘤病理学家谷穗月教授在病理科成立上海肿瘤研究所,设在肿瘤医院。

从65438年到0959年,医院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文革前培养了8名各科研究生。1960医院迁至东安路270号。

自1966文革以来,医院的医疗工作受到很大干扰,科研、教学都停止了。

1968,医院划归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次年,医院成立上海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开展抗癌宣传。

从65438年到0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的工作日新月异。65438到0978,恢复肿瘤病理学硕士。次年,医院恢复由上海第一医学院领导,继续作为附属医院,恢复全面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肿瘤防治办公室从医院分离出来,直接受卫生局领导。

65438-0985肿瘤医院成立了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研究机构,开展基于临床结合的研究工作。1991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肿瘤学》,1993医院经卫生局批准成为上海市乳腺癌防治中心。另外,在1994和1999分别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和上海市放射治疗质控中心。1995肿瘤病理学被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专业。

自1984以来,为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医院先后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CT、ECT、高低能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螺旋CT、图像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A测序仪、二氧化碳培养箱、低温离心机、PCR仪、各种监护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同期,医院的基本建设也得到了逐步发展。1979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门诊楼,未来自筹资金建设了867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教学楼和多功能会议室,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扩大了病房。1995年5月,医院被卫生部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医院新建了18层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新开设了高级病房和外宾病房。大楼里有现代化的设施。医院总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床位570张。医院现有职工863人,其中放疗等临床科室9个,病理等医技科室8个。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肿瘤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1428人。专业博士331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占37.2%,副高级职称103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2人。博士中,研究生占72.5%,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占38%。刘泰福教授和江国良教授是美国放射学会的院士。

肿瘤学、临床病理学、影像学是上海住院医师的培训基地。上海现有博士生344人,硕士生574人,优秀博士论文4篇。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支持。2009年发表论文219篇,83篇论文被SCI收录。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15项,局级科研项目22项。2007年和2009年,《肿瘤学概论》分别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

2005年6月成立12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包括乳腺癌、胸部肿瘤、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部甲状腺外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软组织肿瘤。

2008年4月,它与法国Gustave-Roussy癌症中心/癌症研究所建立了“姐妹医院”。双方将在人员交流、学术研讨等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如派遣医院年轻医生赴法国学习、定期举办肿瘤学学术论坛、共同申请学术课题等。2010:与日本木村大学癌症研究所建立“姐妹医院”。

医院平均每年举办7-8次国际会议;* * *派遣64名医务人员出国长期学习;组团出访欧美5次;接待外国专家162批,763人。

2007年5月,肿瘤医院打破传统的以“科”看病的模式,开辟了以“病”看病的新模式。按照肿瘤分类,设立了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乳腺肿瘤、腹部及软组织肿瘤、肝胆胰肿瘤、淋巴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等八个专病门诊。“特殊疾病门诊”的推出,有效引导初诊患者分诊,方便患者就医,从而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为响应上海卫生系统推出的世博“三化”文明服务20项措施,从布局流程、信息公开、礼仪礼仪礼仪、服务质量、便民措施、医患关系等方面不断加强医院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好地体现世博精神,更快地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自2007年全面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以来,我们探索完善医院和科室两级管理体系,与临床医技各职能科室签订全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对科室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医院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医疗质量行万里路”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考核长效机制。

医院门诊楼(北楼)于2006年启用,医技楼(南楼)于2009年3月23日启用。到目前为止,我院占地面积62亩,总建筑面积65438+万平方米。我院积极开展分院建设,分别于2006年6月和2006年2月合作成立了台州分院和闵行区肿瘤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滨湖医院分别是我院的肿瘤科基地。2009年8月18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工。

征服癌症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作为中国抗癌事业的中坚力量,在80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辉煌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