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怎么来的?起源在哪里?
但我认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汉朝开始对外交往时,一直叫“汉”,不叫“汉”。
真正的汉族的形成应该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华夏人,主要是炎黄皇帝。因居住在夏水而得名“夏族”,以华山为中心而得名“华族”。后来,黄帝、颜地、蚩尤这三个部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战争,最终合并为“中华民族”。
2.经过夏商周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迁徙,各民族得到了大范围的融合,华夏民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三,直到汉朝才出现“汉人”这个名称。偶尔也叫“汉族”,但绝不是今天的“汉族”。主要地区包括中原和长江流域。此时的南粤(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地区还只是“南方蛮夷”,不叫“汉人”。
第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民族融合进入鼎盛时期。北方的鲜卑、拓跋、羯、氐、羌等民族已经与中原各民族完全融合。再加上宋夏金辽的大融合,基本确立了汉族的雏形。但这些时期都没有“汉族”的称谓,大家都叫什么朝代的“大x臣民”。汉朝灭亡后,很多人出于对强大的“大汉”的怀念,常常自称“汉人”。
第五,真正的“汉族”始于元朝。在元朝直接管辖的地区,蒙古族人口很少。蒙古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削弱汉人和其他民族的反抗意识,把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是指最初生活在大漠南北的蒙古部落,包括陆吾部、忙兀部、克烈部、扎拉伊尔部、塔塔儿部、窝依尔拉部;“色目人”主要指回族、回鹘、李亢、阿祖、吐蕃、唐舞、哈慈鲁、吐蕃等民族;“汉人”是指在金朝统治下较早被征服的汉、契丹、女真、渤海、朝鲜和川滇等省的人;“南人”是指最初生活在南宋的各族人民;“南人”最低,因为这些地区最后统一了。后来为了与蒙古人对称,“汉人”一般称为“汉人”,元朝廷也习惯了这种称呼,开始在一些公文中使用“汉人”。“汉族”的称谓开始广泛流传,被大家接受。
6.到了明朝,废除了“南人”的等级和相应的称谓,与“汉”合称为“汉”,形成了今天“汉”的主体。“南方人”大多是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