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
1,胃癌
据报道,用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制成的复方三宝功德丹治疗晚期胃癌182例。
食用方法:每次口服10g,一日三次,用枸杞皮、枸杞水煎服,1月至10年。
结果:基本治愈46例(症状消失,胃镜癌变消失,存活3年以上),显效52例,好转45例,无效39例。
临床上,用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此外,用抗癌注射液(田基黄、白花蛇舌草、伸筋草、龙葵、三棱)治疗胃癌465,438+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2.4%。
2.食管癌
有报道称,口服半枝莲复方莲子蛇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刘寄奴、郁金等。)为每日1剂,同时加服3g开导散治疗食管癌。证明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延长生存期。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能顺利进食,恢复体力,生活自理,生存时间超过5年。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以复方半枝莲田(半枝莲60g,公英、黄药子30g,黄连6g,半夏9g,全瓜1)为主治疗食管癌25例,其中6例效果显著(自觉症状消失,细胞学检查显示癌细胞消失,基底细胞增多或增生严重,癌细胞缩小或破坏,X线显示局部病变消失)。
张报道治疗食管癌31例。根据辨证分析,气滞血瘀、痰湿凝滞均用半枝莲复方,60剂为1个疗程。将疗效好的汤剂改为散剂,每次65438±00g,每日2次;如果疗程较差,坚持用汤剂2个疗程。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6例,3年以上9例,10年以上1年,6例死亡不到1年。
3.肝癌
据报道,用莲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牛黄、山慈菇、三七、蜈蚣、莪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2例。
结果:肿瘤缩小7例,稳定6例,增大9例,但接受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超过65438±0年。吉林市第二医院收治晚期肝癌50例。本品以每日60 ~ 180 g为主,根据病情辅以平肝柔肝、健脾活血等方法,并适当添加化疗药物。结果近期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62%。其中,中期11例,近期治愈9例,显效4例。因此认为对早中期病例疗效较好。
刘报道治疗原发性肝癌11期患者50例。结合放化疗,分为A组(脾虚型),在补益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半枝莲等抗癌药;B组(痰湿凝滞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辨证使用。
结果:A组存活时间为465,438±06 ~ 7,240天,平均65,438±0,975.28天。B组存活时间为57 ~ 402天,平均170.6438+06天。两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
陈报道465,438+0肝癌患者用半枝莲复方蛇莲石棱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煅瓦楞子等。),并将首乌或活蟾皮敷于肝癌瘤上,口服生力丹。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19例,进展2例,总体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4、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据报道,用半枝莲复方制剂(半枝莲、龙葵等)治疗绒毛膜癌和恶性葡萄球菌病77例。)结合西医。治疗后短期治愈率达83.65438±0%。
陈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238例。主要由半枝莲、紫草、冬葵子组成的抗癌中草药方剂,每日口服1剂,配合天花粉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临床证明基本无副作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死亡率低。65,438+086例患者得到随访,65,438+080例患者状况良好。
此外,半枝莲治疗其他肿瘤的报道也很多。为治疗白血病,采用半枝莲复方黄连汤配合西药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率为28.33%,平均缓解期约为4.2个月。
5.膀胱癌
有人用半熟练的荷花白花蛇舌草复方治疗34例。结果2例分别存活9年和15年,3例存活5年以上,4例存活4年以上,6例存活3年以上。
6.结直肠癌
刘报道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为主的萧中汤治疗50例,取得良好疗效。刘报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基本方由半枝莲等组成。,并联合化疗,4例重症采用M2方案,6例轻症采用PN方案。结果存活至今6例,其中显效2例,缓解3例,无变化1例,最长存活5年。死亡4例。
7、鼻咽癌
据报道,用鼻炎灵(半枝莲、山豆根、臭柏等)治疗鼻咽癌226例。),总有效率达87.3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5,438+04%。
Roche报道49例鼻咽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放疗阶段,采用安百里解毒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鸡血藤、生地、女贞子、雪梨干)进行治疗。放疗后阴虚火旺证也用此方加减。结果存活少于5年者42例,占44.4%。5 ~ 10的38例(40%);10岁以上的有15例,占15.6%。总体而言,5年生存率为55.6%。
8.晚期肺癌
张报道34例辨证施治,但各型均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抗癌中药治疗4个月。结果1例部分缓解,30例稳定,3例恶化。27例存活1年,6例存活1 ~ 2年,6例死亡2年以上。
白花蛇舌草的功能
1.抗肿瘤作用
一般体外用白花蛇舌草,对很多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抗菌和抗炎作用
由于白花蛇舌草一般在体外使用,其抗菌作用并不明显,仅对个别真菌有微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