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简介

笔、墨、纸、砚是中国特有的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名称起源于南北朝。从历史上看,“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变化频繁。南唐时的“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贵墨、诚信堂纸和徽州婺源卫龙砚。

宋代以来的“笔墨纸砚”是指元代以后的徐安毕(安徽宣城)、徽墨(安徽歙县、徽州)、佘艳(安徽歙县、徽州)、闫涛(甘肃卓尼)、端砚(广东肇庆,原名端州)、湖笔(浙江湖州)。

安徽省宣城市作为文房四宝之乡,是中国最正宗的文房四宝产地,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其生产的宣纸(敬贤)、宣笔(敬贤/敬德)、徽墨(绩溪/敬德)、宣砚(敬德)享誉世界,为历代文人所追捧。

扩展数据

1,画笔的原点

相传我们用的毛笔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孟括率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作战。双方激战,战事旷日持久。

为了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撰写战况报告,递送给秦王。当时,人们通常将简牍蘸上墨水,然后在丝绸上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然是武将,但文采十足。用上面提到的那支笔写战报,常常让他觉得影响了心智。

那种笔又硬又硬。写不出几个字,就得停下来蘸一蘸。如果你蘸太多的墨水,它会直直地往下滴,而且会弄脏非常昂贵的丝绸。孟天前有过改笔的想法,这次又想写很多情况报告,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战争期间,蒙恬喜欢去野外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到军营。由于兔子撞的次数多,拿在手里很重,地上夹着一条兔子尾巴,血在地上拖着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一见,心中不禁一动:“用兔子尾巴代替普通笔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后,蒙恬马上割下一只兔子的尾巴,放在竹筒上,试着用它写字,可是兔子的毛有光泽,不吸墨水,写在绢上的字断断续续。蒙恬试了几次都没用,一根丝都浪费了。一怒之下,他把“兔子刷”扔进了门前的岩石坑里。

蒙恬不甘心失败,还是抓紧时间考虑其他的改进方法。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呼吸点新鲜空气。走过岩石坑时,他看到了自己扔掉的“兔子刷”。蒙恬捡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了,颜色变得更白更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立刻跑回军营蘸墨。这时,兔子的尾巴变得很“听话”,吸足了墨水,写字很流畅,字体也变得圆润了。

原来,岩坑里的水含有钙质,兔毛被碱水浸泡后变软了。因为这支笔是由竹筒和兔毛组成的,所以蒙恬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兴”上加了一个“竹”字头,并称之为“笨”(今简写“笔”)。

2.墨水的起源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使用天然墨水或半天然墨水作为书写材料。史前彩陶图案、商周甲骨文、简牍、帛画等等到处都留下了原始墨迹的痕迹。据文献记载,古代墨刑(画脸)、墨绳(木匠用)、墨龟(占卜)也用墨。

经过这个漫长的历程,到了汉代,人工墨水终于开始出现。这种墨汁原料取自松烟,先用手工揉搓再成型,墨质扎实。

据东汉应劭《汉》记载,“尚书令、仆射、丞、郎,每月给一大墨,给一小墨。”白纬玲位于陕西省千阳县,靠近钟南山山。白纬玲有许多古松山脉,以用来制作墨水的烟草而闻名。

烟草从制作到最终成品,有注胶、勾兑、蒸烤等多道工序,还有一个成型过程。墨模雕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

墨水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墨模一般由前、后、上、下、左、右六块组成,而圆形或偶像形的墨模只需要四两块板就可以合成。

内置墨水,合上锤子砸成品。笔尖大部分刻在侧面,这样墨水模具重复使用时可以轻松更换。墨的形态有多种,可分为天然墨、漆墨、金墨、漆墨。

3.纸的起源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一些传统手工纸仍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特的光彩。古代报纸仍能窥见他在古书画的样子。在纸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用什么做笔记材料?

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是用绳结来记笔记的,有事就打个结,完了就解了。后来,他在龟甲的骨头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青铜器产生后,上面刻有铭文,即“青铜器铭文”或“钟鼎文”。之后,把字写在从竹木上剪下来的片上,这种片叫做“竹简”。例如,较宽的竹片称为“竹简”。

同时,有些也写在丝织品上。在先秦时期,除了上述材料外,还发现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如著名的“石鼓文”。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然而,考古发掘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古代纸张是以它们出土的地方命名的。

按照古代纸的年代顺序,可以排列如下:西汉初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玄圈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干滩坡纸。这些纸张不仅早于蔡伦纸,而且一些纸张上还有墨水字体,表明它们已被用于书写文件。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通讯工具的需求十分强烈。纸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从目前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早期。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发现于1933年新疆罗布泊诺尔古烽火台,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普及了书写工具,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发现了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其中包括许多纸质文物。

4.砚的起源

考古学家曾经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的一个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来绘制陶器的工具。其中有一个石砚,有盖,表面略凹,凹处有石杵,砚旁留有几块黑色颜料。显然,这是我们的祖先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状。

因为这个遗址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所以这块砚台的实际寿命已经超过了5000年。杵磨或石磨砚的形状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也就是接近砚而不是杵磨或石磨的时候?直到汉朝。

由于汉代发明了人工制墨,可以直接在砚台上磨墨,所以不需要用杵或石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墨。由此看来,研磨杵或研磨石在史前和夏商周三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逐渐消失。虽然今天不再使用,但它对传播文化的贡献仍然不可或缺。

百度百科-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