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简介

目录1拼音2中药字典石松2.1别名石松2.2来源与产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2.5石松的用法与用量2.6化学成分3本草石松3.6 5438+0拼音名称3.2石松别名3.3来源3.4原形3.5产地分布3.6化学成分3.7味道3.8功能主治3.9石松的用法与用量32 .中成药伸筋草;3古籍中的伸筋草;1拼音dàshēNJ NCɣo

2《中药大辞典》伸筋草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陕西中草药。是《救灾本草纲目》[1]中记载的牛尾别名。

2.1石松别名:石松,凤尾蕨,七层楼[2]

2.2来源及产地: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及根茎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等地[2]。

2.3性味甘、苦、平[2]。

2.4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祛风通络、化痰止咳。治疗气虚水肿、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咳嗽咯血[2]。

2.5伸筋草用法用量口服:煎服,9 ~ 15g;或浸酒衣[2]。

2.6化学成分本品含有具有镇咳作用的皂苷和蒽醌苷类成分[2]。

3《中华本草》大金草3.1拼音名dàshēNJīnīnīcɣo

3.2别名伸筋草、伸筋草、青蛇乐工、藤。

3.3来源:蛇足石杉属蛇足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隆线草(desv。)Ching【石松Desv。;鹿角菜墙。]

采收与贮藏: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污垢和杂质,晒干。

3.4原茎柔软下垂,附生,长2077cm,多分枝。叶螺旋状排列,直立,密被于枝上,披针形,长58毫米,宽2.5毫米,先端微弯,全缘,楔形,基部光滑;中脉不明显。孢子囊穗细长,直径2.5毫米,或更宽;孢子叶卵圆形,长约4毫米,基部宽楔形,顶端渐细,质硬,稍附着,比营养叶宽;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圆形肾形,黄色。

3.5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密林树干上附生。

资源分布:台湾省、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

3.6化学成分含有石松属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

3.7性味微苦;温度;小毒

3.8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跌倒和碰撞造成的伤害

3.9伸筋草用法用量口服:煎服,615g;;或者泡在酒里。外用:适量,捣实。

3.10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