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理环境
岩石:铜陵地区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总厚度超过4262米,划分为10系列的28个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共有49块侵入岩,裸露面积为59平方公里。渗出岩石的范围从基性到酸性。变质岩主要是接触变质岩和热变质岩,分布在岩体周围,宽度从几米到100多米,少数可达1公里。
沉积岩主要是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其次是硅质岩、白云岩和砾岩,还有少量的锰矿岩和煤层。
岩浆岩主要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燕山运动时期大规模岩浆侵入喷发形成的侵入岩、次火山岩和喷出岩。根据其二氧化硅含量,可分为酸性岩、中间岩和基性岩。
变质岩主要局限于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主要有矽卡岩、大理岩和角闪石。
结构
1.褶皱区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和铜官山背斜。大同-顺安向斜、永存桥向斜、舒家店向斜、新五里向斜;大同-顺安向斜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向斜和朱村向斜。新五里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向斜和元宝山向斜。分村向斜是燕山期形成的褶皱,其主体在铜陵边界之外,在我国仅见到二级褶皱八分村背斜西南端的一小部分。喜马拉雅期形成的褶皱包括王家村向斜。
2.断层区已知断层143条。根据地层和岩体的切割、控制和覆盖,考虑裂缝和褶皱的关系。中国断裂可分为四个阶段:早印支-燕山期、中印支-燕山期、晚印支-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此外,还有18条切割地层关系不清的小断层,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该区节理以剪切节理为主,常呈“X”形。在志留纪-三叠纪地层中,两组走向分别为东北和西北的节理较为常见,而近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节理较为少见。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地层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南北和近东西的节理组成;第三纪地层以NE向节理为主。
3.地壳演化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褶皱和断裂构造。在此基础上,岩浆活动发生,形成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床。后来经过多次地壳隆升和剥蚀夷平,逐渐变成了今天的面貌。铜陵位于长江铜铁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以有色金属铜矿闻名。已发现矿藏115,包括大、中、小型矿床和矿点。按成因有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工业分类可分为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和燃料矿床。
大型矿床1,中型矿床9个,小型矿床19,以铜矿为主,还有铁、金、银、钼、锰、铝、锌及分散元素。
现已发现9个矿藏,主要有硫磺、白云石、石灰石、粘土、大理石,此外还有石英岩、黄沙、膨润土、玄武岩、磷、硅灰、富钾岩石、珍珠岩、玛瑙等。
铜陵地区燃料矿产以煤为主,已探明储量61.06万吨。截止654,38+0.985,保有储量5470.8万吨,煤层可采厚度在654,38+0.5 ~ 2.5米之间。硫和灰分含量中等偏高。铜陵地区陆栖脊椎动物125种,其中鸟类71种,哺乳动物21种,两栖动物6种,有爪动物22种。
鸟类:灰鹊、喜鹊、乌鸦、白颈乌鸦、黑颈黄鹂、黑卷尾、灰卷尾、冠卷尾、小鸭、红腹鹰、雕、燕华、猫头鹰、黄脚三趾鹌鹑、白胸苦鸟、白腰鹬、针尾鹬、玄鹬等。大白鹭、金燕子、家燕、白杜鹃、白头鹤、红尾白劳、牛背白劳、虎尾白劳、肩鸟、丝椋鸟、画眉、黑脸眉、墨绿绣鸟、白面山雀、山雀、鸭、金嘴雀。
动物:白暨豚、江豚、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狍子、黄麂、兔、豹、獾、狐狸、豪猪、狼、松鼠、花斑狗、刺猬、黄鼬、野猫、香黄、灵猫、猪獾、水獭、海狸。
两栖动物:中华大蟾蜍、斑点林蛙、泽蛙、黑斑蛙、中国林蛙、日本林蛙等。
爬行动物:乌龟、水龟、黄喉、雏龟、金钱龟、乌龟、壁虎、蓝石龙子、北草蜥、蝎子、红链蛇、水红链蛇、金环蛇、银环蛇、黑风蛇、蝮蛇、白花蛇、竹叶青蛇、菜花蛇、竹苇蛇、蟒蛇。
鱼类:鲥鱼、秋刀鱼、鳗鱼、鳜鱼、乌鱼、鲤鱼、青鱼、鲫鱼、草鱼、鲢鱼、鳊鱼、鲢鱼、黄鳝、章鱼、泥鳅、鲢鱼。
植物
南部低山植被保存完好,多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林主要由青冈、苦楝和樟树组成。落叶林有檫树、枫香、白栎等。此外,马尾松、杉木、毛竹也有广泛分布。我国中部丘陵和丘陵的常绿阔叶林种类逐渐减少,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保存下来的森林面积并不大,只有新建乡和西湖乡还有大面积的森林残存。树种有檫树、白橡木、枫香、榆树、桂花。北面沿河、湖滩,成片的芦苇和草地,水域中有荷花、菱角、芡实、苦豆子等水生植物。在低山丘陵没有树木的地方,大部分属于灌木植被。此外,本市还有香果树、兰果树、天目山等珍稀树种,药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它是著名的中药“冯丹”的故乡。
自然分布植物1233种,栽培植物553种,占全省3200种植物的54%。铜陵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植物生长,但它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多,人为砍伐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13.8%,低于全省水平。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75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6543.8+0.69亿元,增长8.3%;畜牧业产值3.53亿元,增长9.4%;渔业产值319万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4亿元,增长8.5%。
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92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17公顷,下降0.7%;棉花种植面积3739公顷,下降2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269公顷,下降15.0%;蔬菜种植面积4324公顷,增长1.4%。
2012年粮食产量15.3万吨,增长5.6%;石油产量18900吨,下降13.4%;棉花产量5400吨,下降20.4%;蔬菜产量105400吨,增长2.9%。
2012年肉类总产量16700吨,增长3.6%;禽蛋总产量8300吨,增长33.8%;全年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增长5.1%。铜陵工业起源于采矿业,以产铜闻名。商朝早中期,开铜冶炼厂。从东汉开始就有了炼铜厂,唐宋元明清都有官营炼铜机构。鸦片战争后,各路列强侵略中国,英、日等国先后来此侵占铜矿主权。日本侵略者掠夺多年,矿产资源多次遭到破坏。建国之初,铜官山铜矿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最早确定并安排建设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0年,华东工部派12人建矿,恢复矿井建设,开启了铜陵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24亿元,增长7.4%;工业增加值408.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2%。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0%;集体企业下降6.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7.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9%;轻工增长10.9%。从主导产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其中普通有色金属冶炼下降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7%。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38265438亿元,增长34.3%。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GDP 7163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767.6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1322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3亿元,增长3.3%。工业总产值19271亿元,增长8%;增加值476.3亿元,增长11.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83.5亿元,增长22.2%。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6亿元,增长12.6%。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78元,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4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5元,增长11.8%。
2015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8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422.3亿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2091亿元,增长11.1%;战略性新兴产值283654.38亿元,增长9.9%;财政收入66.7亿元,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亿元,增长1.8%;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0元,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