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医学检验——创新之路》的思考
随着药物发现理论的不断发展,靠试错法发现新药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运气在一些重要药物的发现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顺铂的发现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起初,研究人员的动机是研究电场对培养中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意外发现实验中使用的铂电极可以形成杀死肿瘤细胞的阳离子铂。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顺铂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弗莱明幸运地发现了青霉素。如果弗莱明当时用消毒剂把培养皿清洗干净,或者没有把培养皿留在实验平台上,或者没有忘记关实验室的窗户,更何况1928的夏天伦敦的气温9天不冷,然后热6天,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满足,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
回顾这些伴随着运气的药物的发现史,我们不仅要羡慕别人的好运气,更要思考这些人为什么抓住了好运气带来的机会。我觉得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异常现象的好奇心是两个重要条件。以青霉素为例,弗莱明注意到葡萄球菌培养液中的细菌溶解在有霉菌的部分。弗莱明意识到这种霉菌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进一步培养了这种霉菌,分离出一种提取物,命名为青霉素。在我们的日常实验中,其实经常会遇到实验结果与预期假设不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原因,新的发现可能就在这些异常结果之中。
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硬性要求,注定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1910年,埃利希和他的助手为了寻找抗梅毒药物,尝试了605种化合物,都失败了,但最终在第606种化合物钒酸砷上获得了成功。1911年,该化合物以商品名Salfo Powder上市,但在临床使用中仍有严重副作用。1912年,一种比Salfo粉更好的衍生物——新Salfo粉上市,这种化合物就是在欧利希试验的904号化合物。随着高通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众多自动化技术的实现,很容易筛选成千上万的化合物以找到先导化合物。然而,从先导化合物到最终新药成功上市,每一步都伴随着再发明的风险。作为一个药物研发人员,要正确对待每一次失败,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和出路,坚持,坚持,再坚持,说不定下一个就能敲开成功的大门。
目前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重磅炸弹药物,大多是相应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产品。这种突破表现在更好的安全性和不同于原始手段的作用机制。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是首个靶向癌症治疗药物。2014年,赫赛汀全球销售额达到峰值68亿美元。赫赛汀曾多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药物,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独树一帜。到目前为止,这些药物的销量都没有超过赫赛汀。立普妥(阿托伐他汀)是辉瑞公司的重磅炸弹药物,上市时已被许多机制相同的药物用于临床,但许多临床试验表明,立普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优于同类竞争对手。所以立普妥的销售额从刚上市时的3亿美元增长到1年的1亿美元。2004年,立普妥成为全球药品销售冠军,销售额达到6543.8+009亿美元,成为首个年销售额超过6543.8+000亿美元的药品。总结这些药物成功的原因,可以发现治疗领域大和药物性能优于同领域竞品是两个重要因素。从这两个因素出发,我们来寻找创新的起点:
由于工作需要,我平时会接触很多中药。由于很多中药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很多人对中药有很大的误解。但毋庸置疑的是,很多中医方剂都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总结出来的。可以说,这部分方剂是前人留下的药物发现宝库。这本书里提到的洋地黄强心苷的发现过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在此引述如下:
除了洋地黄,长春碱、紫杉醇等抗肿瘤药物,降脂药物洛伐他汀(中药红曲中发现的一种化合物),抗疟药青蒿素,东莨菪碱、毛果芸香碱等神经系统药物都存在于植物中。这些例子都说明,以临床有效的中药方剂作为新药发现的起点是有效的。这可能也是古代中医焕发新活力的一种方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也了解了药物发现的历史,也可以为我们研发新药提供启发和思路。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在医学领域工作的人阅读。杰·李有强还有另外两本书值得一读,分别是《重磅炸弹药物:制药业的兴衰》和《创新药物发现:实践、过程和前景》。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