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太难背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反映中医难学,太灵活,无规律可寻,无公式可用。在辨证教学中,我尽量把教学内容总结成公式:表证=肌表证+肺证,阳虚=气虚+虚寒,阴虚=血虚+虚热。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实热,营分证=三期+昏迷,血分证=后期+活血+活络。白喉辨证:风热流行证=风热+点状伪膜,阴虚燥热=吠声+条状伪膜,流行病毒攻喉=吠声+阻塞。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循,有公式可用,还能看提纲,大大提高了记忆效率。
2、浓缩记忆符号
将学习内容浓缩成几句话,是一种由粗到细的高层次学习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而且对这些浓缩生动的记忆符号产生了兴趣和印象。比如《表证》中肌肉表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十二经脉循行顺序的内容很多,可以概括为12字。肺大于胃,脾小于心,肾(心)被包(3),胆被焦。1 ~ 2分钟可以录。再比如手脚通过阳明经走在四肢的最前线。我把这浓缩成三个词来形容太阳。这样的话,话少而生动。四逆散由柴(胡)(白)、牡丹、橙(实)、甘草四个字组成。我总结出小儿丹毒的四大症状是热、舌、疹、秃(高热、杨梅舌、猩红疹、脱皮)。
3.对称存储器
思考时,大脑对事物的对称性关注密切,记忆效率较高。例如,戚颖是来自脉内水谷精微行走的滋养之气,而齐威是来自脉外水谷精微行走的保护之气。任脉走前中线,自下而上,督脉走后中线,自下而上。取穴位于内关,手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岭与阳池对称,曲泽与赤泽对称,昆仑与太溪对称,按海与神脉,三阴交穴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穴对称等
4.对比记忆
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如果你写下一只手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你可以写下另一只手,促进彼此的记忆。比如四君子汤是由肾俞(傅)曹玲组成,而理中丸是由肾俞(干)姜草组成,这就是一字之差。气血的关系和气津液的关系是一样的。气能活血(津液),气能吸血(津液),血(津液)能携气。
5.歌曲的记忆
背歌背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中医的学习中。比如病脉中的弦(脉)主肝胆中的痰痛,舌苔的白苔主寒性等。六淫风邪的致病特点很多。我整理过这个:风轻泄攻阳位,善行换百病之长。我把小儿流行性痢疾的要点总结为:热激止流行性痢疾,毒邪闭于而出,黄连解毒(汤)清气,神木附以除之。
6、谐音记忆
同音字相关的材料可以赋予这个材料新的思路,甚至是有趣的,记忆效果特别好,因为学生对它很好奇,很感兴趣。比如麻黄汤,可以概括为干妈(甘草、麻黄、桂枝、杏仁)之名,十二经脉循行顺序为肺大过胃少(小于)心(脾),膀胱肾盖胆肝(焦)。
7、身体印记记忆
在穴位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笔在身上标记穴位,如合谷、手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臧棣、步车、太阳。这种生动的形象不仅可以时不时地在教室和宿舍里复习记忆,还可以互相提问,对记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在课堂上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8.列表内存
列举重要内容是人们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记忆,在中医学习中也是如此。比如可以列出处方或中成药的适应症和特点。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上的学术成果很多,重点内容也能背一个单子。
9、图形记忆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促进记忆的学习方法,比如中医的水饮代谢图。临床科室疾病的病因病机很多,很难记住。如果你设计一个简洁的地图,它会帮助你记忆。再如画腹部,在腹部线上标注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舒天、两门等穴位。同样,可以在面部和四肢标注很多穴位,这也是记忆穴位位置的好方法之一。
10,钥匙记忆
一学期开设7 ~ 9门课,如果没有抓住重点,涵盖方方面面,学不好,记不住。比如中医,重点是每味中药的功效。如果要记住每味药的归经和性味,负担太重,而且功效与归经和性味密切相关,从功效可以大致逻辑地推导出归经和性味。所以学习中药学要掌握每种药物的分类、功效、特点。当一些药物的作用比较多的时候,你可以用8个字左右的篇幅写下它们的主要作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记住。
11,口袋版内存
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学生,把重点写在袖珍版上,拿出散步等闲暇时间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2,问答记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户外和宿舍里互相问答,既放松又有趣,既增进了友谊,又促进了记忆。
13,闭眼回忆
临睡前闭上眼睛,通过“电影”传递重点内容,可以复习记忆,有时还有催眠作用。
14,覆盖记忆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题目内容放在左边,标注页码看题目想要答案,或者看自测题题目,把答案盖起来回忆答案,尽量不看答案,促进记忆,实在想不起来才看答案。这很好。大部分同学在自测题里填答案,这样不好,也不能促进记忆。他们应该把答案放在另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