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地龙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文献3概述4来源5原虫形态6产地7采收与初加工8生药学性状9显微鉴定10地龙性味与归经11地龙的功效与主治12参见13参考文献附件:1中药广地龙的处方、2中成药广地龙、3广地龙66

2英文参考地龙【湘雅医学词典】

概述广地龙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药材的收集。是本草[1]中记载的蚯蚓的地名。

E.大环虫科动物巴黎水被称为“广地龙”,而另外两种蚯蚓,即吉列艾美球虫或栉孔艾美球虫被称为“上地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5.蚯蚓的原生动物形状较大,长110 ~ 380毫米,宽5 ~ 12毫米..体背灰紫色,腹面略苍白。前端是尖的,后端是圆而长的圆柱形。头部退化,嘴在身体的前面。整个团体由超过100个单独的节日组成。每个节点都有一圈刚毛,刚毛圈略白。14 ~ 16段结构特殊,形成一条没有刷毛的环带。14段腹面中央有1个雌性生殖孔,18段腹面两侧有1个雄性生殖孔,6 ~ 7、7 ~ 8、8 ~ 9段有3对精囊孔。(中华本草)

6产地蚯蚓生于潮湿疏松的土壤中,运输缓慢。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中华本草)

7采收与初加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地龙春季至秋季采收,及时剖腹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广地龙为长条状,边缘略卷曲,长15 ~ 20 cm,宽1 ~ 2 cm。均有链接,背部棕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14到16的环节是生殖带,也就是常说的“白脖子”,比较亮。体前端略尖,尾端钝圆,鬃环粗糙坚硬,颜色略淡。男性生殖孔位于18环节中腹毛环的小孔上,外缘周围有数条浅皮褶,内毛环凸起,前两侧有横排(一排或两排)乳突,每侧10 ~ 20。精囊孔有两对,位于7/8和8/9段之间的一个椭圆形突起上,约占结周长的5/11。质轻,略似皮革,不易折断。气味腥,微咸。

中药:广地龙,细长,弯曲,边缘略卷曲,长15 ~ 20厘米,宽1 ~ 2厘米。均有链接,背部棕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1416环节就是生殖带,也就是常说的“白脖子”,比较亮。体前端略尖,尾端钝圆,鬃环粗糙坚硬,颜色略淡。男性生殖孔位于18段腹毛圈的小孔上,外缘周围有数条浅皮褶,内毛圈凸起,正面两侧有横排(一排或两排)乳突,每侧10 ~ 20。精囊孔有3对,位于69个关节之间的一个椭圆形突起上,约占关节周长的5/11。质轻,略似皮革,不易折断。气味腥,微咸。

《中药炮制》:广东地龙饮片为薄片,边缘和环节稍有卷曲。背部褐色至紫灰色,腹部黄褐色,生殖环明亮[2]。质轻,略似皮革,坚韧不易折断[2]。气味腥,微咸[2]。

9显微鉴别《中华本草》:地龙粉:浅灰色或灰黄色。①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呈浅棕色,肌纤维易分散或缠结,多数弯曲或略直,直径4 ~ 36 (~ 66)微米,边缘常不规则,部分肿胀,明暗相间纹理不明显。(2)表皮黄绿色或黄褐色,细胞边界不明显,有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的深褐色色素颗粒。③刚毛稀少,常断散,淡褐色或黄褐色,中部直径34 ~ 63微米,顶端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

10地龙的性味归于《中国人民药典》(2010版):地龙味咸,寒。肝脾膀胱经。

中医大辞典:入肝脾肺经[3]。

中药:肝脾膀胱经

11地龙的功效与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地龙具有清热、镇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可用于高热昏迷、惊风、关节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肺热气喘咳嗽、水肿少尿等症。

中药:地龙有清潜解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主治发热、发热、狂躁、惊风、肝阳头痛、中风、半身不遂、风湿关节痛、肺热咳喘、便秘、高热昏迷、惊风、关节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咳喘、小便浮肿少;高血压。

中医大辞典:地龙有清热解痉、平喘通络、利尿降压的功效[3]。

1.治疗高热、烦躁、惊厥、喉炎、慢性气管炎、哮喘、百日咳、风湿痛、偏瘫;水肿、黄疸、排尿困难和高血压[3]。内服:煎服,4.5 ~ 9g磨末服用,每次1.5 ~ 3g,每日1 ~ 2次[3]。

2.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腿部溃疡、丹毒、湿疹、带状疱疹、烧烫伤,加入白糖,搅拌,取液涂服;骨折,加糖和少许冰片捣烂,敷患处[3]。

中药炮制:地龙具有熄风解痉、解热平喘、通络利尿的作用[2]。可用于高热头晕、惊风、小便不利、肿毒、疔疮、高热、肝阳头痛、中风、半身不遂、咳痰喘息、小便浮肿少等症[2]。若用于治疗热性癫痫,宜以盐为水服用(本草补);治惊风,研末与朱砂粉同服为丸(方子待考);对于热性膀胱梗阻、尿路梗阻,单独使用本品,捣碎后用水浸泡,过滤取稠汁(斗门方);治乳痈,取本品加生姜,用研钵研成泥,敷于患处(普济方);用于高热、惊风、抽搐,常与膏药、钩藤同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黄芩同用。治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常与天麻、天南星、半夏同用,如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林逸盖措);对于热痹,关节红肿疼痛,不利于屈伸。常与桑枝、金银花、络石同用。对于肺热气喘咳嗽,相当于麻黄、杏仁。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利尿剂合用,治疗热性膀胱、排尿困难或排尿困难[2]。

酒地龙善于粉碎、去腥、矫味,内服外用方便,还能增强疏通经络的功效,用于纠正头痛、寒湿痹痛、骨折肿痛[2]。如治疗疼痛难忍的地龙粉(太平盛辉方);治风头痛的狄龙散(生肌散);消活络丹(太平惠民和济方菊)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肢体屈伸不利;地龙粉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骨折疼痛(证治标准)[2]。

12另请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