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眩晕的中医调理

一、肾虚肝阳上亢

证候:头晕目眩,眼痛,面红上火,燥热汗出,咽干舌燥,心烦易怒,腰膝酸软,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皮肤发红,有块状,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细。

治疗原则:滋水含木,平肝潜阳。

处方: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枸杞子、生地黄各65438±05克,菊花、泽泻、钩藤、白芍、川牛膝各65438±00克,山茱萸、牡丹皮各6克。

加减:对于面红目赤、口苦、脉数的患者,分别加夏枯草15g、黄芩10g、龙胆草6g、栀子6g;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炒酸枣仁2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

第二,脾虚肝旺生风

表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浮肿,食欲不振,四肢浮肿,大便溏薄,月经量多,色淡或暗,舌淡白,舌体胖,脉沉弱。

治疗原则:健脾平肝潜阳。

处方: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党参、薏苡仁各65438±05克,白术、白芍、茯苓、炒扁豆、山药、泽泻、天麻、钩藤、菊花、牛膝各65438±00克,桑叶6克..

第三,气虚痰浊上蒙

表现:头晕,气短乏力,言语低沉,胸闷,腹胀,纳差,痰多恶心,月经稀少或不洁淋漓,或白带色白,舌质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湿。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化痰利湿。

处方:薏苡仁15g,姜半夏10g,白术、茯苓10g,生姜10g,车前子10g,山药65g,泽泻60g,陈皮、苍术、天麻6g。

加减:痰多、恶心、目赤者,赭石15g,蒺藜10g,旋覆花10g。

第四,气虚血瘀阻窍

证候:头晕目眩,眼弦,头痛如针,乏力自汗,气短乏力,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窍。

处方:黄芪15g,钩藤、红花、当归、赤芍、桃仁、茜草、天麻各10g。

以上给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