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方有助于治疗痔疮?
来源“手术成功”
包括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和荆芥。
清热凉血,祛风。
适应症:一、二期内痔,或内痔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伴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适合手术治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防二脏连丸
来源《证治标准》
由黄连240克(末磨)组成。
功能清热、渗湿、止血。
适应症:大量便血,肛门肿胀,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用法猪的一段大肠有36厘米长。将黄连粉放入大肠内,用线将两端扎紧,放入砂锅内,将1230毫升酒煮沸,用文火煨。拿起香肠,捣成泥。每次3 ~ 9克,每日2次。
防散止痛乳参汤
来源《医宗金鉴》
包括秦艽、桃仁、皂角、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槟榔、熟大黄。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适应症:肛门内肿瘤脱垂甚至嵌顿,肛管收缩,胀痛,甚至肛缘血栓水肿,有明显压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
由黄芪18g、甘草9g、人参6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组成。
益气升举之功。
适应症:摸肛门,痔脱垂需手法复位,血便新鲜或淡。脸色苍白,很累,很懒很懒,接受的稀便也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吴芳五倍子汤的熏洗方法
来源“选定的主题”
五倍子、芒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克。
功能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适应症:内痔、内痔脱垂或脱肛。
用法:将药用水煮沸,先熏后洗,或将药液热敷湿敷。
刘放苦参汤的熏洗方法
资料来源:选择主题的经验收集
由苦参60g、蛇床子30g、白芷15g、金银花30g、菊花60g、黄柏15g、地肤子15g、石菖蒲9g组成。
功能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适应症:内痔、内痔脱垂或脱肛。
用法:将药用水煮沸,先熏后洗,或将药液热敷湿敷。
方芪消脂膏外敷
资料来源《实用外科手册》
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去腐生肌的作用。
适应症: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择各种药膏粉末涂于患处。
方巴五倍子散外敷
来源《医宗金鉴》
它由1五倍子(研成细粉)3g、轻粉0.9g、冰片0.15g组成..
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去腐生肌的作用。
适应症: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择各种药膏粉末涂于患处。
处方九痔片封堵法
资料来源《实用外科手册》
包括砒石、明矾、朱砂、雄黄和没药。
功能消肿、止痛、止血。
用法:用药物制成含片,塞入肛门。
方氏Ku治散Ku治法
资料来源《实用外科手册》
它由三氧化二砷6克、明矾60克、月石6克、雄黄6克、硫磺6克组成。
功能性力量腐蚀枯痔和坏死。
适应症:内痔伴痔核脱出肛门外。
使用方法:将药物涂于肛门外痔核表面,力道腐蚀,枯痔脱落复原。
方石一戴单方
起源傣族民间
补适量的桃叶。
适应症:痔疮。
用法取新鲜桃叶(老叶更好),捣成泥状,铺在厚约0.5厘米的纱布上,贴在痔核上,用胶带固定。4 ~ 6小时左右更换1次,保持一周。
据说这个方子是傣族人常用来治疗外痔的,效果不错。一般7 ~ 8天就好了。
方十二壮族单方
起源壮族民间
补1个乌龟头。
适应症:痔疮。
用法:将甲鱼头焙干,研成细粉,用香油调好,敷在痔上。每天两次,早晚各1次,共1周。
据说这个方子很多强医都用过,有特效。反复使用,反复测试。一般1周后就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