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中药泡澡去湿气?
什么中药浴湿1,艾草浴?
艾草中有一种芳香物质,能活血通络,有一定的驱虫、抗病毒、杀菌作用。用水煎服,可杀菌和治疗皮肤病。艾叶具有补气血、散寒除湿、止血安眠、祛湿温经之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取鲜艾叶30-50g,放入沸水中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后再沐浴。
2.苦参洗澡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根性寒,其特长是清热燥湿,能引导下焦湿热透下窍,祛风杀虫止痒。常用于全身瘙痒、疥疮、顽癣、麻风病、湿热泄泻、黄疸等症。将1斤苦参研成细粉,每浴倒入浴缸1-2碗浸泡。
3、红花浴
可缓解疲劳,如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疲劳,宜取适量艾叶、红花,放入浴缸中泡澡,有舒筋活络、快速消除疲劳的作用。
4.金银花浴
取适量金银花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果汁用洗澡水泡20分钟,反复洗。
5.菊花浴
菊花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防止头晕、目眩等症状,使皮肤嫩白的作用。用鲜菊花500 ~ 800g,锅中加水,煎成汁后倒入浴缸,待凉至适宜温度后即可洗澡。
6、绿豆汤泡澡
绿豆适量,水煎,去渣取汁,洗入洗澡水中,浸泡15分钟,反复擦皮。
最好几天洗一次澡,祛湿。洗澡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缓解疲劳,洗完澡皮肤会很好。最好3~4天洗一次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左右就够了。洗澡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在饿的时候或者刚吃完饭的时候洗澡。你应该选择饭后1~2小时洗澡。洗澡的水温不能太高,水位不能高于心脏。洗澡时不要用力搓揉皮肤,会造成皮肤损伤。
长期洗澡后体内会有湿气吗?洗澡可以去除湿气,因为洗澡可以疏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使体内的湿气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需要让洗澡除湿的效果更好,可以在洗澡水中加入适量的艾叶,可以更快更好的去除体内的湿气。需要注意的是,晚上9点以后尽量不要洗澡,因为晚上9点以后,人体的阳气会逐渐减弱,身体的防御能力较弱,容易有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有害。
洗澡注意事项1。中药浴一定要请中医按医嘱做药汤。不要自己盲目选药。2.洗澡前一定要先冲澡保持自己的干净,这样才能保持药池的干净。沐浴后立即用温水冲洗,擦干皮肤,及时穿好衣服。一般来说,热水药浴(39℃ ~ 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症、牛皮癣等。药浴温度适用于神经兴奋过度、失眠、全身疼痛、消化不良等。应等于或略低于体温;25℃ ~ 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在进行局部药浴时,要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忌风,以防感冒。
3.第一次洗澡时,水位要在心脏以下。大概3到5分钟的身体适应后,会慢慢泡到肩膀位置;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出汗过多,体液流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量增加,导致头部缺血,出现头晕或晕厥。如遇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缸,平躺在休息室的床上,给病人喝些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和能量。或者用冷水洗脚,让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老人和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但应以接近体温的药液洗澡,由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孕期或月经期不宜药浴,尤其是盆浴和坐浴。
5、泡热药浴后全身容易晕厥,所以洗完澡从浴缸慢慢起身;泡药浴时出现轻度胸闷、口干等不适,可适当喝水或饮料;如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
6、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空腹,洗澡时出汗过多,容易引起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引起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于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睡前不宜全身热水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