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经验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多汗,久泄,风恶,小便不利,四肢略急,屈伸不利者,以桂枝加附子汤为主治。”本文医家一直认为多汗是太阳病误用桂枝汤证,导致多汗、阳虚、失津所致。如柯钦说:“汗多则阳亡...这种出汗是由于阳气中的阳气不足,所以不可能吸汗……”北村智宽说:“这是一种津液阳虚的证候……”胡喜树说,“排尿困难是因为出汗过多,津液不足。
多年前,我治疗过一个病人,发烧,恶寒,出汗,落枕,四肢酸痛。我认为桂枝加葛根汤是安全有效的。没想到患者急于求成,服下汤剂不到十分钟就自己吃了海葵片,导致大汗淋漓,四肢紧张,小便少。这些症状完全符合伟大理论的第20条。我立即服用了桂枝加附子汤,这种汤。压痛类似真武汤综合征,但不可能在半夜治病。患者在区医院接受了一夜的紧急治疗,住院两天后出院。
这个案子让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错误。为什么患者有桂枝加附子汤综合征,服用相对方后病情会加重?不仅没有救阳,反而出现了阳虚水逆之证?
反复看了20条,对这个方子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出汗是大汗还是小汗?还出汗?出汗的机制?如果是出汗后出汗,应该用在哪里?桂枝汤是主方吗?排尿困难、尿少还是尿差?出汗后是津液受伤还是津液无法正常循环?四肢略急是因为津液不足不能滋润关节还是水湿停滞阻碍了伸缩?附子的作用是回阳固表还是温排水?附子在所有配桂枝的方中(或在太阳病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研究历代医家使用此方治疗疾病的医案,结合自己的临床得失,逐渐有了一些认识,现概述如下:
第一,出汗。对“渗漏”一词的主要解释是物体从毛孔中渗出或滴下。从词义上来说,泄露的对象应该不是急大的,和“流水”有很大区别。所以“漏汗”不太可能像某些伤寒笔记作者说的那样,应该是毛孔里的汗慢慢渗出来,出汗了。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出汗伤阳,导致水湿停滞于体表,进而因关节松动而出汗。因为杨琪无法恢复,水湿越停越多,所以出汗也停不下来。从临床治疗汗证的实际情况来看,此方治疗阳虚汗证似乎无效。见阳虚汗出者,多以四逆汤、参附龙牧汤、真武汤挽救不良反应,桂枝汤为主方治疗营卫不和汗出,但似与临床不符。
第二,排尿困难。因为大部分注释者认为本方的病机是阳气失和津液,所以很自然地推断出“小便不利”是津液大量流失所致。津液不足小便困难是真的,但《伤寒论》也有很多点,比如195项,是中焦不足,水寒所致;第231条少阳枢机不利,水热互结所致。那么,这个方子里,汗伤津液,是枢机不利还是阳虚不举呢?我认为是出汗后表阳虚弱,失气所致。结合附子的药物症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附子:“味辛温,能散寒,抗邪止咳。若中温热,金疮积血,寒湿缠绵,足痛不能行。”吉易东东《药征》:“主水也驱;所以可以治疗恶寒,身体四肢关节疼痛,或重,或无情,或冷,同时治疗腹痛,失精,兴趣降低。”可见,附子是一味“温体利水”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上,如果出汗后确实排尿困难,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小便不利”是因为人体出汗后由于阳虚、表寒,不能建立有效的津液循环链(即气化作用的丧失),所以小便不利,而附子有温经通水的作用。陈修园认为是因为胃中阳虚,水不能流,所以必须加附子以恢复肾阳,阳回则尿自利。笔者认为温阳是,但还是缺水。
三、四肢略急,屈伸困难。这也有很多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证看成津液不能濡关节,只能庸俗化辨证。气血凝滞,阳气不能温煦,水湿停滞,邪风再入,都可以导致这种情况。例如,陈修园认为“四肢是所有阳的基础,杨灿不能用来滋养他们,所以它略急”。我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杨琪的失败和水湿的停滞。历代医家广泛使用此方治疗痹证,如《》、《季芳》、《鲁建书》、《徐》等,其中包含大量治疗营卫失调、水湿壅滞所致痹证的方药或茯苓、白术。如果属于津液明显流失,即使有杨琪不足,也不能用这个方子治疗,更不用说了。
第四,我们有时理解圣经必须通过医学迹象反复推断。除了上面提到的经典和药征,张仲景《五十药征》中的附子主要用于治疗脉细数和疼痛。乌头脉相关症状:1。无精打采,极度疲劳,声音低沉;2.怕冷,四肢冰凉;3.大便稀或腹泻;4.水肿。从黄先生总结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附子的症状,无论是痹症、水肿、泄泻,都有一个共同点:阳虚水郁,那么我们就可以盲目地明确附子是“温排水”的主药,那么我推断第二十条就是阳虚水郁的病机。
有的同志会说,单味药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中药方剂看的是它的整体功能,那么我们来看看附子在整个桂枝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张仲景老师《五十种药证》中桂枝、甘草、附子的配伍,比如第二十二条桂枝去芍药附子汤可治阳虚脉,促进胸满,第18。其中,小便不利证不仅是水湿停滞的结果,也是内饮外湿的原因。第174条桂枝附子汤用于治疗风湿病,使身体疼痛烦躁,不能侧卧旋转。从上面可以看出,附子和桂枝的配伍主要用于风寒湿邪侵犯体表的患者,附子的功能主要是温阳利水治疗痹症。
结论:我认为本方以桂枝汤为基础,其特点为表寒阳虚,津液凝滞不可行。出汗后仍用桂枝汤、魏莹祛风解表。因表里功能下降(坠入表阴),服用附子一片,温阳兴奋功能,疏泄津液,使循环恢复正常。翻看古代的医案,桂枝加附子汤及类似方剂多用于治疗寒湿痹证,很少用于治疗阳虚、津液不足甚至多汗,尤其是胡锡树先生的那句“桂枝加附子汤是少阴病的止汗药”,很启发我。我觉得这个方子既是少阴的止汗剂,也是少阴的防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