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方有哪些?
口腔溃疡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疲劳等有关。所以治疗要全面。此外,口腔溃疡也被认为与遗传、激素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阴两虚、外感湿热等密切相关。久而久之,湿热与气血相争,湿、毒、瘀相互粘合,导致此病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同时,由于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细菌和病毒破坏口腔分泌腺,破坏口腔黏膜而引起的积食、积肉、积水、积气等紊乱,也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方三宝
出处《澹台玉器案》卷三
由珍珠9克,硼砂、青黛各3克,冰片1.5克,黄连6克,人白6克组成。
功能清热消肿,祛腐敛疮。
主要用于治疗影响饮食的口舌生疮疼痛。
方剂中,珍珠可外用祛湿敛疮,硼砂、青黛、冰片可清热解毒止痛,黄连、仁中白可清热祛湿消肿,主要配伍使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敛疮。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镇痛和轻度防腐作用。硼砂对皮肤粘膜有收敛和保护作用,并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
在用法上,这种药* * *是细粉。每次取0.2g,与患处混合,每日两次。
方二刘桦散
来源《正宗外科学》第4卷
包括黄柏粉30克、青黛9克、肉桂3克、冰片0.6克。
清热降火的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虚火所致口疮,色淡,有白点、细点。
处方中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加青黛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加少量肉桂止痛,故用冰片清热止痛,全方具有清热降火、解毒止痛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含有多种生物碱,可抑制多种致病菌如痢疾志贺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外用可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镇痛和轻度防腐作用。肉桂中含有肉桂油,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一些致病真菌。
用法:细粉,* * *重研,瓷瓶烘焙。一点点吹。
防散朱砂丁童散
来源“手术成功”
它由(煅)石膏30克、胡黄连0.6克、朱砂1.5克和冰片0.6克组成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要用于治疗口疮体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方中石膏、冰片、朱砂清热泻火,解毒止痛,收敛生肌,与胡黄连同用,清热止痛。
药理和药理研究表明,朱砂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有解毒和防腐作用;石膏能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和胶体金的吞噬作用,促进吞噬细胞成熟。冰片局部应用有一定的镇痛和轻度防腐作用;胡黄连的根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
在用法上,这种药* * *是细粉。每次取0.2g,涂于口疮处。一天三次。
方四加味葛根承气汤
来源:陕西中医
它由葛根10-30克,大黄5-15克,芒硝5-10克,炙甘草3-10克组成。
清热泻火。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口疮口渴,便秘,舌红,脉滑。
方中葛根味甘、性凉,清热生津,生津止渴;用大黄、芒硝,可降苦寒,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清理胃肠积滞的作用;炙甘草能清热解毒,调节药性。全方* * *起到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球菌、志贺氏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有保护作用。
用水煎服。每天1剂。
吴芳朱烨混合物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包括淡竹叶9克、栀子9克、大青叶9克、金银花9克、石膏30克、黄连4.5克、甘草4.5克、薄荷4.5克。
功能清热泻火止痛。
治疗儿童口疮的适应症。
处方中,将淡竹叶和栀子配伍,以泄邪热,解郁除烦;石膏性味甘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是清肺胃经实热的重要药物。金银花、大青叶有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之功,黄连清热燥湿,薄荷升降轻飘,芳香开窍,善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甘草清热,调和诸药。
药理学最近报道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能缓解其口渴状态;外用薄荷油可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产生冷觉,从而起到抗炎、镇痛、止痒的作用;竹叶有解热作用;栀子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止血作用。黄连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明显的抗炎和解热作用;大青叶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抗炎的作用。
用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据言,本方加减:便秘增加黄疸4.5克,舌红牙龈肿增加石斛、玄参各9克。
刘放黄连麻生粉
来源《一千个女儿要处方》
由升麻45克和黄连23克组成。
清热解毒的功能。
主治口疮热臭。
方中升麻性味甘凉,清热解毒,尤山青善解阳明热毒;黄连泻火解毒,对清心经、强火特别好,可治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对痢疾志贺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滴虫、流感病毒和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葡萄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其提取物有解热、抗炎、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在用法上,药是最后的。每日3次,每次服3 ~ 4g口服液或开水。
防己泻导汤
来源《东田奥志》
由石膏3克、茯苓6克、滑石6克、泽泻4.5克、甘草1.5克、黄柏3克、贝母3克组成。
清热利湿,消肿敛疮。
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口疮疼痛、溃疡面糜烂或恶臭。
处方中石膏、黄柏清热燥湿泻火,加入滑石、泽泻、茯苓,燥湿敛疮生肌。与贝母相伴,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解郁散结,使甘草调和诸药,加强解毒。
药理学现代药理学表明,贝母有中枢抑制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滑石粉可以保护伤口,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黄柏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抗菌功效。
用水煎服。平分孩子。每天1剂。
方巴升麻柴胡汤
来源“三因”
由柴胡、升麻、白芍、栀子、木通各30克,黄芩、大青叶、杏仁22.5克,石膏60克组成。
功能清热泻火,活血止痛。
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热病发作、舌苔生疮。
方中升麻、柴胡入脾胃经,有利于诱导清阳之气上升,能清除阳明热毒;栀子、黄芩能清热泻火;白芍能清热凉血止痛;杏仁的苦味可以减少,也有利于开口。全方可上提中降,用其升降脾胃,清阳降心脾虚热,以清热泻火止痛。
药理和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抗感冒病毒,增强免疫力;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和镇痛作用;白芍含有芍药苷,具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栀子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芩具有广泛的抗菌谱。
使用时锉成粉末,每剂12g,水150ml,生姜5片,煎成100ml,饭后服用。一天两次。
方JIU二心剪
来源《景岳全书》
它由9克阿莎丽和30克石膏组成。
功能清热泻火止痛。
主要用于治疗胃火上炎、灼口所致的口疮,伴有口渴、多汗、舌红苔黄。
方剂中石膏清热泻火,阿莎丽祛风祛邪通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含有挥发油,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和局部麻醉作用,并具有抗菌作用。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能缓解其口渴感。
用法:二味,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趁热勤冲洗。
方世银蓝汤
来源:上海医学杂志
由金银花9克、板蓝根12克、生地9克、连翘9克、薄荷3克、甜黄4.5克组成。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生肌。
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口疮,有时复发。
处方中的金银花、连翘、薄荷具有清热解表、疏风清热的功效,配合板蓝根,可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地黄性寒润泽,味苦寒能清热、入营、分血,是滋阴生津、清热凉血的重要药材。
药理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明显的抗炎和解热作用;连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志贺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和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炎作用;板蓝根能增强免疫功能;薄荷含薄荷油,能促进呼吸腺分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并有抗炎、镇痛、止痒作用。地黄能抑制许多真菌的生长。
用水煎服。每天1剂。
方氏益桂枝降灵汤
来源“药物提取物”
由白芍12g、桂枝6g、干姜6g、茯苓9g、甘草6g、玄参9g组成。
功能:温经散寒,祛湿敛疮。
主治脾胃虚寒,寒湿浊阻。发作引起的胃溃疡,见1 ~ 2口腔溃疡,黏膜不充血,舌红,苔薄腻。
方中干姜、桂枝温中散寒,健脾壮阳,茯苓味甘补光,性平,不偏寒热。它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而玄参味苦、甘、咸、湿,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泻火解毒的作用,白芍和甘草配伍能急用止痛。
药理药理学发现干姜具有止呕、镇静、镇痛、祛风、健胃、止咳的作用。桂枝有清凉解热的作用;白芍含有芍药苷,具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玄参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对多种皮肤真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二麻生散
来源“赤水朱轩”
由升麻4.5克,赤芍、人参、桔梗、葛根、薄荷、防风各3克,甘草1.5克,生姜1片组成。
具有益气活血、祛风敛疮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邪引起的气虚、复发性口疮。
药方中的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升麻性味甘、寒,性能升散,有祛风的作用。寒性还能清热解毒,与葛根、防风、薄荷配伍,增强解表功能。桔梗辛散苦,宣肺气,佐以赤芍清热凉血,甘草。
药理和药理研究发现,人参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抗过敏作用;桔梗中含有桔梗皂甙,具有抗炎、解痉、镇痛、镇静作用。升麻和赤芍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葛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薄荷有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防风具有解热、抗炎、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用水煎服。每天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