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近年来的变化

燕山北麓,山峦叠翠,伊森河畔镶嵌着被誉为长城明珠的新县城龙华,泰山塔影,碧水拖弋。隆化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田”的山区农业县。隆化位于河北省北部,国土面积549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就在这里牺牲。全县辖25个乡镇,362个行政村,总人口近43万,少数民族人口近23万。是省政府指定的民族县。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救瑞精神的感召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华人民团结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县域经济发展步伐逐年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乡面貌逐年改观,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3亿元,同比增长17.2%;财政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0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同比增长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1元,同比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同比增长15.1%。不考虑实际购买力,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财政收入增长了9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建国初期的10元增加到现在的3200元,增长了320倍。

工业立县战略扎实推进。

地处塞外山区的隆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建国初期,只有900多户手工业,1300多名雇工,还有三四个国营小作坊。与发达地区相比,交通、区位、基础、观念等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初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县企业只有10家,工业产值只有2000万元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隆化县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投入,阀门厂、造纸厂、化肥厂等一大批国有企业相继上马,带动了隆化工业经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的正确思路。通过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步伐加快、效益提高、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15家。隆化县根据县情实际,发展了矿产品采选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产品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通过抓投资、抓项目,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早在7年前,隆化县就前瞻性地做出了“全县产业和有条件的镇都要率先发展”的决策,力争一点点突破,不断扩大成果,带动其他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多点开花”的格局。

隆化县在推进工业发展中,在“2423”工作计划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3433”工作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增强工业立镇意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工业的氛围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进入了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贡献最大的时期。按照集约发展、产业集聚的原则,工业“四园”深入规划实施,生产要素配置向园区倾斜,新项目由园区支配。以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制造加工为主的县城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以钒钛铁磷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汉马营、管仲工业园加快发展,以铅锌铜等稀贵金属采集为主的郭家屯工业园正在起步。加快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扩能步伐,全县形成了一批大型集团企业。重点骨干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活力进一步体现。

在工业立县的战略背景下,我县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产业效益大的支柱企业。金风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是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的综合制造商。公司自主研发的650 kW、700 kW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内蒙古、辽宁、承德坝上等地并网发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承德高压阀门配件有限公司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化工阀门制造商。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并出口东南亚、欧美和俄罗斯。水泥厂是我县建材生产的龙头企业,生产的“Hi-Up-Hi”牌水泥是省级“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承德宏泰集团是我市第一家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承接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隆化县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启动实施“238”环保工程,积极推进节能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完成322台电机调频技术改造,关闭21“十五小”企业,拆除水泥立窑生产线,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6.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6%,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

农业产业富民增收。

作为农业大县,粮食产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我县农业发展缓慢,县内农作物品种单一,以玉米、小米、高粱为主,粮食产量较低。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0元,部分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县通过结构调整、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和示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2008年,我县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30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8万亩。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品种不断优化。

近年来,隆化县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这条主线发展农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和思路抓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规模化基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以牛为主的“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目前,全县养牛达到40万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杂交玉米制种达到654.38+0.5万亩,两杏一果基地面积超过654.38+0万亩。同时,时差蔬菜、中药材、万寿菊、油葵等经济作物和獭兔、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隆化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品牌。承德挑战食品有限公司集饲料生产、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是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单位。三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国种业50强”11,是河北省种业龙头企业。“三北”牌系列种子是河北省名牌产品。多次参加全国种业交流会,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市。承德龙泉米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扶贫省级龙头企业。“龙泉”牌大米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十多个省市,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承德宏源果业有限公司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从事各种原果醋、山楂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有7大系列30多个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承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绿色”牌系列食品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著名保护品牌”和“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称号,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很快跟上。该县按照“建龙头、拓市场、带产业、增收入”的思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升级,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如今,依托养牛、水稻、制种、“两杏一果”四大产业优势和“红原”、“龙泉”、“绿色”等产品的品牌优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呈现出高附加值项目、科技项目、民间资本投资项目不断增加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居全市首位,产业化开工率达70%以上。

文化旅游异军突起。

龙华是清朝皇帝秋季北上的必经之地,也是著名民族战斗英雄董存瑞壮烈牺牲的地方。近年来,隆化县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植树造林。借助河北省实施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大避暑山庄的发展战略,隆化县高起点大力发展工业产品。

隆化县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国家2A级旅游景区3个,三星级以上酒店1家,年均接待游客40万人次。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隆化县立足县城实际,通过调研论证,确定了“一点一面一线”的旅游区域布局。一个是以董存瑞烈士陵园为中心的县城周边景区。一个是以齐家为中心的毛井坝温泉和森林公园联合景区。第一条线是从管仲宫、董存瑞陵园、国家博物馆、张三影宫、唐三英进入龙华境内到围场的沿途景点。在旅游产品方面,打造以董存瑞陵墓为主题的红色景区、以七大茅荆坝温泉林为主题的绿色景区、以管仲宫、博物馆、张三影宫、唐三营木兰围场为主题的皇家满蒙风情景区,形成“一红一绿一帝”三大特色旅游品牌。

隆化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满族传统表演“二桂摔跤”多次参加全国人民运动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八怪”、“霸王鞭”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校配御颜”获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隆化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全县作家创作出版作品80余部。李,北京汤头沟镇的农民工歌手,在2007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浪》,深深打动了全国数亿观众。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隆化县紧紧抓住上级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多方筹措资金,重点解决全县水、电、路滞后的问题。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隆化县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路总里程只有700多公里。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35公里,25个乡镇全部通了油路。从县城出发1小时内可以到达任何一个镇,70%的村庄通油路或水泥路。2006年,投资3亿元,与国道101相连的汉国公路建成通车。这是我市唯一一条起点和终点都在一个县的省道。它的建成,打破了制约隆化县西北部11乡镇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隆化县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截至1996年底,25个乡镇362个行政村全部通电,实现了户户通。在单位产值和能耗下降的基础上,用电量从1972的463万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5.4亿千瓦时。

加快通信发展,全县通信覆盖面积不断扩大,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以三年大改造活动为契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完成了县城“六路五街十五巷”改造建设工程,建成了县城中心广场和英雄广场,为居民增添了休闲娱乐场所。第一、二、三座橡胶坝的建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再造了“泰山塔影”、“一水托兰”的美丽景观。县城的集中供暖减少了烟尘和噪音的排放,净化了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和谐龙华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隆化县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各行各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九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实验教学”、“普及三年学前教育”通过了国家和省的验收。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和校外教育在全国都是先进的。改革开放以来,隆化县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集医疗、预防保健、科教为一体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隆化县是首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目前参合率达到87.7%。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隆化县已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余人,对外劳务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多年来,隆化县大力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同时,隆化县坚持不懈抓好党建,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平安隆化创建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隆化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60年风雨兼程,成就了60年沧桑,创造了60年辉煌。展望未来,隆化县43万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向着更新更美好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