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我的手都会冻伤。为什么有些人会冻伤?

冻伤是冬季的常见病,在低温(10摄氏度以下)和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冬天复发,天气转暖后自愈。寒冷是冻伤的根源,所以冬天来了,做好防寒准备非常重要。尤其是四肢,如手、脚和耳朵。而且冻伤复发率很高,经常是“年年冻伤,年年冻伤。”

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会生冻疮,有的人却安然无恙?

首先,这和个人体质有关。有的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四肢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多汗等。,就是他们容易生冻疮。所以,增强体质,提高自己的防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冬天可以多吃羊肉、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也可以吃点酒、辣椒发汗,促进血液循环。

患了冻疮,你应该保暖。如果冻疮只是硬结,在没有破的时候可以用辣椒酊和热酒精擦洗。如果已经破了,可以用红霉素软膏、猪油蜜软膏摩擦包扎,促进其早日愈合。此外,还可以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等中药活血通络。

这里有几个治疗冻疮的方子,你不妨试试。

先将兔毛30克,烧成灰备用。煮胡萝卜外用,洗净患处。兔毛灰用香油涂抹患处,1 ~ 2次,每日1次;

2.白芨10g,陈皮20g研成细粉,用香油涂抹患处,每日1次;

3.蜂蜜,蜂蜜10克,猪油2克,调成药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四、黄柏20克,研成细末敷于患处,每日1次。第二次使用时,用淡盐水洗净后敷7天;

五、柿皮煅灰备用,用熟植物油1 ~ 2次涂于患处,每日1次。

冻疮的发生与低温、湿度、风速、温差等外界因素有关。,还与人体素质的差异,组织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心脏和局部末梢血液循环——微循环的不良有关。

一旦冻伤,组织就会受损。春夏秋,人体会自我修复,但六七个月很难完全修复。所以第二年很容易复发。

冻疮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组织从事寒的能力,使患者在寒潮的侵袭下,整个冬天不发或淡发,从而减少损伤期,增加修复期,防止来年发。一般一两年不发,就认为治好了。

冻疮的治疗方法很多,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包括:1。口服烟酰胺(N.A.A)、东莨菪碱(654-2)、阿托品和其他刺激交感神经和扩张血管的药物。第二,口服维生素E等药物,提高血管对寒冷的应激能力。第三,温经通络的口服中药。四、采用中医针刺、针刺,应用耳穴心和西医神经节段或局部封闭疗法。五、治疗贫血等慢性病,提高人类素质。局部治疗包括:1。药物浸泡疗法。二是各种乳膏、软膏、酊剂、搽剂、硬膏剂等的局部应用。物理治疗,如光疗(红外线、远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疗、热疗、水疗、声疗、磁疗、理疗(按摩、推拿)等。各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冻疮的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合理恰当的处理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但蜻蜓点水般的处理是行不通的。只有“及早治疗冻伤,防患于未然”,才能达到不致冻伤的目的。

冻疮和冻伤的护理

冻伤几乎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疾病。每年都有人冻伤,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冻伤通常发生在3 ~ 5度的低温潮湿环境中。冻伤不仅在中国北方很常见,在华东和华中也很常见。常一次发生后复发,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低下有关。

冻伤常无意识发生,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和四肢,如耳壳、脸颊和手脚。刚开始局部皮肤红、肿、痒,后来变紫、肿,天冷了就刺痛。有的可以水泡,水泡干了就会结痂。痂皮脱落后会愈合,患处肤色加深。

冻伤是局部冻伤。全身冻伤多发生在寒冷地区的户外作业人员,偶尔也发生在冷库等意外情况下。由于体表血管收缩,全身冻伤的人皮肤苍白,轻度畏寒,严重反应迟钝,甚至危及生命。冻伤后应立即复温,可将患者置于38 ~ 42度的温水中。冻伤患者复温后还可能出现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仍需送医院治疗。

护理要点

◆严冬应保护皮肤暴露的地方,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涂少量凡士林可以减少皮肤的散热,也有保温的作用。鞋袜的大小和松紧要合适,不能太紧也不能太小。

◆潮湿会加速体内散热,容易冻伤。所以衣物鞋袜要保持干燥,受潮后要及时更换,有利于保暖。

◆避免四肢长时间不动,久坐久站后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伤。

◆冬季易冻伤的人,除皮肤有水泡或溃烂者外,可用姜片或辣椒擦易冻伤的部位,每日两次,可减少或避免冻伤。

◆为冻伤部位保暖。

◆也可用100瓦灯泡代替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治疗。并定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约1周后,症状可消失,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如除上述症状外局部有水疱,较大者可用无酒精消毒剂(如1%新洁尔灭溶液)等消毒。清洗患处及周围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渗出物,涂些抗菌药膏包扎。小水泡不需要戳破。2 ~ 3周后水疱逐渐干透,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伤口已愈合。

◆对于溃烂的伤口,可先对周围正常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温盐水清洗伤口,再涂上抗菌药物进行包扎。并经常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换药和包扎纱布。

◆冬季户外工作者要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加抗寒能力。有的人出门喜欢喝酒御寒,但喝酒后血管扩张,增加了身体热量向外辐射,不利于抗寒,容易引起感冒。冻伤预防: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开始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手脚的锻炼。

利用温差泡法:用15摄氏度的一壶水和45摄氏度的一壶水,先将手脚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再泡在高温水中,每天3次,这样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保持手脚干燥温暖。感冒后不能马上烤或泡热水。最好是用体温慢慢暖(腋下和躯干)。鞋袜手套要宽松干燥,防止局部压迫,促进血液畅通。

每天2-3次涂抹胡椒酊(取20克干胡椒,浸泡在500毫升75%的酒精中,7天后待用)。或将三七、重楼、红花、赤芍、鸡血藤加水煎煮成药液,局部擦洗外用。

参考资料:

/q?word = % B3 % A4 % B6 % B3 % B4 % AF & amp;CT = 17 & amp;pn = 0 & ampikaslist & ampr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