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为燥痰,外感邪侵咳嗽痰。中医怎么辨证治疗?
咳嗽和吐痰。这样熟练的动作来自一些肺部不好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
像咳嗽带痰,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是不注意身体保养,喜欢抽烟的人。咳嗽有痰比较常见。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痰属于水,是津液代谢异常的产物。饮食过多,烟酒过度,外感湿冷,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痰的产生。
根据外邪的感染可分为热痰、寒痰、燥痰、湿痰、气痰、风痰,中医常根据症状和病因进行治疗。
热痰
痰呈黄色粘稠状,不易咳出。这些都是热痰的常见症状,多是上火引起的,用西医的话说就是呼吸道感染。热痰的发生多是由于外邪入侵所致,需要及时清热化痰、解毒降火。
寒痰
寒痰薄白,为外寒侵袭所致,可伴有畏寒、畏寒症状。常见于感冒、伤风等。需要温中化痰,如用半夏、干姜等刺激性药物。
气痰
经常痰少咽干,伴有干咳症状。严重者痰中可有血丝,常见于秋冬季节及肺结核、肺燥患者。这类人需要润燥化痰,用枇杷叶泡水清肺润燥止咳化痰比较合适。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经,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之功。可单独配药膏服用,如市面上常见的(天一堂)枇杷叶膏,可治肺热咳嗽、气机不利哮喘;也可与桑叶、麦冬等同用。,治疗燥热、咳喘、咳痰不爽、口干舌燥等症状;还可治胃热呕吐,清胃热,降胃气止呕,止呃逆。临床上止咳后用蜂蜜焙干使用效果更好。若要止呕,宜生吃。
湿痰
痰湿多与脾虚有关,需与寒湿区分湿痰一般呈白色、稀薄、粘稠状,不易咳出。常见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治疗上需要祛湿化痰,可以选择陈皮、半夏等中药进行调理。
气痰
痰瘀于喉,引起异物感。如果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可以用理气化痰的方法,参考茯苓、法半夏、旋覆花。
除了中药,我们还可以用物理疗法来更好的排痰。
深呼吸
每隔2~4小时随机深呼吸几次,感觉空气进入腹部后用力咳嗽。
拍背排痰
可以通过轻拍背部,用手腕用力拍打背部,从上到下重复多次,通过深呼吸用力咳嗽,将痰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