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蟒蛇的信息有哪些?
Python,原意是大蛇。Python,boidae,又是Python。蟒蛇又名竖琴蛇、大蟒蛇、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最原始的蛇。长3-7米,重几十公斤。头小,吻部扁平,全身布满小鳞片,腹鳞狭窄,尾短。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属于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
银杏
蟒蛇
拉丁学名
蟒蛇
另一个名字
南蛇,竖琴蛇,蛇,蛇,麻蛇,埋头蛇,梅花蛇,金花蟒,尾蟒。
分界线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类
中国古代之衙门
脊椎动物亚科
概述
爬虫类
亚纲
双翅目
眼睛
有鳞目
亚目
原蛇亚目
学术或职业研究的分支
博伊科
雅科
腐霉亚科
属于
计算机编程语言
生长
蟒蛇物种
配送区域
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目录
1的形态特征
2生活习惯
3生长和繁殖
4栖息地环境
5分布范围
6人工繁殖
7保护级别
8个风险因素
9种常见类型
药用价值10
蟒蛇胆
骗人的万灵油
蟒蛇肉
蟒蛇血
生蟒蛇皮
蟒蛇皮
1形态特征编辑
蟒蛇是中国产的最大的蛇,体长3-7m,体重几十公斤。头小,吻部扁平,全身布满小鳞片,腹鳞较窄,尾短,肛口两侧有爪状角质物,为后肢的痕迹,雄性尤甚。头后部有大的对称鳞片,吻部鳞片和前两个上唇鳞片上有唇窝,尾下鳞片多为双排。身体背部和侧面有云豹状条纹,后脑勺黑色,顶部有黄褐色斑点,眼后有大黑斑,喉下黄白色。身体鳞片光滑,颈部约56-64排,中部64-71排,肛门前部40-44排,腹部鳞片250-262对,尾部下鳞片63-70对。[1]
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蛇,有带和后腿的痕迹。公蛇肛门附近有明显的后肢退化角质距离,而母蛇退化,容易被忽视。此外,它还有一对发达的肺,但高等蛇只有1或1退化的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漂亮,像云豹一样对称地排列成大片,边缘周围有黑色或白色的斑点。鳞片光滑,背部呈淡黄色、灰褐色或褐色,体背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而黑,眼背和眼下各有一个黑点,喉下黄白相间,腹鳞无明显分化。尾巴短而粗,纠缠性和攻击性强。[1]
2生活习惯编辑
蟒蛇经常以麂、野猪、兔子、松鼠和家禽为食。胃口很大,能一次吞下等于或超过自己体重的动物。【2】消化能力强,除猎物的动物毛外都能消化,但吃饱后几个月不能吃。[3]
蟒蛇纠缠在一起。它们经常缠绕在树干上,擅长游泳。喜热怕冷,最适温度25-35℃,20℃活动少,15℃麻木。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5-6℃,就会死亡。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太久也会导致死亡。【4】蟒蛇25℃以上进食,冬眠4-5个月。春天过后,它们在日出后开始移动。【5】夏季,高温常躲在阴凉处,夜间捕食。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猎物,用身体紧紧缠住,使猎物体内的心脏停止跳动,血流不出,它就死了(蟒蛇缠住猎物是因为它停止了血流,它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一般认为的窒息)。
3生长和繁殖编辑
蟒蛇在人工繁殖条件下的繁殖习性与野外相似。雌蟒一次产15-42个卵,大部分是42个。性成熟的个体,产卵前的卵分为三部分。
蟒蛇
阶段:第一阶段卵,直径在10 mm以下,卵数在30-100以上,白色,圆形;第二阶段卵径15-57 mm,卵圆形、黄色或淡红色,卵数6-26粒,第二年成熟生产;当年可产的第三期卵,长径57-94 mm,短径37-62 mm,重54-101 g,已进入输卵管,呈乳白色卵圆形。当蛋产下时,胚胎已经处于器官形成阶段或现有小蟒蛇的胚胎形态。在繁殖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性成熟蟒蛇卵的发育程度,进行繁殖和产卵护理。在繁殖和饲养时,要根据它们的习性和食量来饲养。
蟒蛇的繁殖期很短,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产卵。雌虫每次产8-32枚卵,卵为白色,重约80克。雌蟒有蹲伏在卵堆上的习惯。这时候它们不吃东西,身体发热,体温比平时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6]
4栖息地编辑
蟒蛇属于树栖或水栖蛇类,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靠近溪流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狮山常绿阔叶藤本灌木区;气候温和湿润,最低平均温度在9℃以上,野生动物丰富的地方是蟒蛇的良好栖息地。[7]
5分销范围编辑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省(区)。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
大蟒
各县分布广泛;柳州地区的新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县;梧州地区的和县;桂林有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其中南宁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均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1]
国外分布在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
6人工繁殖编辑
新引入的python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环境的过程。刚进场的蟒蛇完全不吃活鸡,兔子,老鼠,鸟。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喂养。对于体质较弱,逐渐变瘦的蟒蛇,10-15天后可以采用人工喂养。重量在20-25公斤,每次[8]
红尾猫头鹰
饲喂精制牛肉1-1.5公斤。在喂食之前,应该将瘦牛肉去骨去皮,然后切成小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要看蟒蛇的大小。切好的肉块需要放入开水锅中滚一下,再取出,可以起到消毒除臭的作用。肉完全冷却后,可以用来喂蟒蛇。强行喂食会让蟒蛇受到很大的刺激,所以在喂食前,可以在肉里抹上2-3个鸡蛋,让它变得顺滑,顺利吞咽。大部分蟒蛇在1周以后就自己觅食了。Python又懒又慢。多数情况下,它在静止栖息地的状态下捕食猎物。一旦猎物靠近,它就会被突然袭击的东西咬到,缠绕在身上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上吞掉。蟒蛇白天黑夜都很活跃,但在繁殖中大多在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间安静的环境有关。另外,蟒蛇嗜食啮齿动物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这样它可以吞食等于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家禽、家畜等,并应尽力满足供给,让它尽快适应新环境。蟒蛇喜热怕冷,特别喜欢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中。一般来说,活跃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摄食的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的相对湿度是50%-80%。如果温度太低,蟒蛇不愿意动;如果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死亡。因此,在夏季来临之前,需要提前落实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因为蟒蛇有在阴凉处盘成一团或者躺在阴凉处一动不动的习惯,所以应该满足了。另外,蛇场和蛇窝的湿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蟒蛇全身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要预防;但也不能太干燥,以免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生长和增重。[8]
7保护级别编辑
1988 65438+2月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定为一级保护动物。[1]
IUCN:易受攻击[1]
濒危等级:濒危[1]
CITES:附录一[1]
8风险因素编辑器
蟒蛇经常在晚上进入村庄捕食家禽、牲畜,有时在河里捕鱼。当它们吃饱后不立即返回藏身处时,往往会被抓住。
(2)在中国,蟒蛇已经成为外贸收购站的收购对象。长期以来,蟒蛇不分季节、不分大小,被肆意捕杀,导致数量大幅减少。
(3)一些产区的森林砍伐,减少了蟒蛇的栖息地。
(4)产地的耍蛇人以蛇牟利,使蛇长期脱离野外环境,影响其繁殖和繁衍。由于以上原因,蟒蛇的数量日益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9种常见的编辑方式
名字
拉丁学名
亚马逊大蟒蛇
网状蟒蛇
缅甸蟒蛇
非洲岩蟒的Python sebae
紫水晶蟒
印度蟒蛇
泰坦巨蟒
蟒蛇
辣蓼属的扁豆草
地毯蟒蛇皮
血蟒
蟒蛇皮
金色蟒蛇皮图案
10药用价值编辑
蟒蛇胆
蛇胆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蟒胆入药最早见于南北朝名医别录,也载入《本草纲目》。其中记载“蝮蛇之胆味甘、苦、寒,微毒。”主心隐隐作痛,小腹酸痛,眼睛肿痛。" [9]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蛇胆汁中的牛磺胆酸(T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蟒蛇胆汁中不仅含有TCA和TDCA,还含有蟒蛇科特有的成分——蟒胆酸(PCA)和牛磺胆酸(TPCA)。杨健等人通过药理研究发现,牛磺胆酸还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9]
骗人的万灵油
蟒蛇油又称蟒蛇脂、蟒蛇膏,由蟒蛇脂加工而成。《名医别录》说:“蟒油,主皮肤风毒,妇女产后腹痛等症。”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蟒脂的功效描述为“蛇脂棉裹耳聋,又痛,摩事,尽在托牙”。[9]
蛇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渗透性,容易被皮肤吸收。蟒蛇油除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外,还含有14氨基酸和不皂化角鲨烯。[9]
蟒蛇肉
《名医别录》记载蟒蛇肉,味甘,性温,微毒。除手足风痛、杀三虫、死筋、皮肤风毒疖、疥疮。具有祛风活络、杀虫止痒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痹、瘫痪、疔疮、疥疮、恶疮。[9]
蟒蛇血
研究证明,蛇血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强身健体、促进人体细胞活化、护肤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9]
生蟒蛇皮
蟒蛇皮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质量特性,用于制作二胡、铃鼓等民族乐器,音质优良,性能稳定。是制作乐器的珍贵稀有原料。仅作为二胡、铃鼓等乐器的原料,蟒蛇皮的开发就有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也是蟒蛇人工养殖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9]
蟒蛇皮
蛇蜕,又名龙衣、蛇魅、龙衣、弓皮等。指蛇蜕下的皮膜。蛇蜕具有祛风除湿、镇惊消肿、杀虫明目的功效。王才芳用蛇蜕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咽喉痛、疥疮、疥疮、眼睛等。,有一定疗效。郑燕青等人认为蛇蜕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腮腺炎、麦粒肿、中耳炎、乳腺增生、湿疹、脑囊虫病、皮肤感染性炎症、淋巴结核、腰腿痛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