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是怎么来的?

在昆虫中,蛾是蝴蝶的姐妹,属于鳞翅目和异翅亚目。飞蛾虽然没有蝴蝶漂亮,但是它们的恋爱风格也差不多。

雌蛾身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性信息素。通过性信息素的传播,从遥远的地方吸引雄蛾前来交配。性信息素的分泌量虽然很少,但是作用很大。据说一只雌性舞毒蛾只要分泌0.1微克的性信息素,就能吸引1万只雄性蛾。雄蛾的嗅觉器官特别发达,触角往往会长成羽毛状或梳子状,因此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非常敏感,几乎只用几个分子就能感知信息。有人用舞毒蛾做实验。当风速为每秒100 cm时,雄蛾对4.5 km外雌蛾的性信息素仍有反应,但去掉触角后,就失去了这种反应。

飞蛾,通过嗅觉来表达感情,寻找配偶的方式,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化学通讯”。

蛾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完全不同。除少数几种成虫吸食果汁外,大多数成虫不危害农作物,而大多数幼虫危害农作物、果树和树木。因此,人们利用蛾类的“化学通讯”特性,分离确定多种蛾类害虫性信息素的结构,并人工合成,诱捕、杀灭雄蛾,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飞蛾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聚集在明亮的地方。所以民间谚语中有“飞蛾扑火”的说法。

飞蛾在晚上通过月光判断方向,总是让月光从它的侧面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复眼,因为月亮离地球很远,飞蛾很容易把光误认为月光,并在光周围盘旋,甚至跳入火中。

很多夜行昆虫灭火,是因为花朵在夜间会反光,越亮,紫外线反射越强。夜晚,昆明被强烈的光源吸引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