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_川贝母的药用价值
药物处方实践简介
中药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如川贝母、紫花贝母、甘肃贝母、太白或川贝母。根据不同的性状,分别称为“松壳”、“青壳”、“炉壳”、“栽培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作用。用于肺热干咳、干咳少痰、阴虚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松壳,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 ~ 0.8厘米,直径0.3 ~ 0.9厘米。表面是白色的。外层鳞片有两个,大小不一,大的扣着小的,未盖的部分呈月牙形,俗称“抱月”;顶端封闭,有圆柱状、略尖的心芽和1 ~ 2小鳞片;顶端钝圆或略尖,底部平坦。微凹,中央有1灰褐色鳞茎盘,偶见残余须根。硬而脆,断面白色,粉质丰富。气微,味苦。
贻贝呈扁圆形,高0.4 ~ 1.4厘米,直径0.4 ~ 1.6厘米。外鳞片2枚,大小相近,相对紧扣,顶端开裂,内有2 ~ 3枚心芽和小鳞片,细圆柱形残茎。
炉壳呈长锥形,高0.7 ~ 2.5厘米,直径0.5 ~ 2.5厘米。表面为白色或浅棕色,部分有褐色斑点。外部鳞片有2个花瓣,大小相似,顶部稍尖,底部稍尖或钝。
品种为扁圆形或短圆柱形,高0.5 ~ 2厘米,直径1 ~ 0.5 ~ 2厘米。表面为白色或浅棕黄色,略粗糙,部分有淡黄色斑点。外层鳞片有2片花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扁平。
和
1,清热化痰
用于治疗痰热咳喘、痰黄稠。
2、润肺止咳
用于肺热干咳、干咳少痰、阴虚咳嗽、咳痰带血。
3.降低血脂和血压
Sibylline对麻醉犬也有降压作用。少量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可使血压升高,大量生物碱可使血压降低。还能降低血液粘度。
4.散郁开郁
治疗痰热互结、瘰疬痰核引起的胸闷心烦证。
5、抗菌消炎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水提取物在体外对星状诺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川贝母
药用部位植物的干球茎。
性苦甘,性微寒。
经络,肺经,心经。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肺热干咳、干咳少痰、阴虚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3 ~ 10g;粉服,一次1 ~ 2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川贝母的药用辅助配方
1,治肺热,咳痰,咽干:见母(去心)一个半,甘草(炒)三分,杏仁(去皮,尖,汤炒)一个半。论三味,道罗为末,蜜丸大如弹珠。含咽和体液。(《生肌宗录》贝母丸)
2.治伤暴咳:贝母三分(安心),款冬花、麻黄一两(去根节),杏仁一两(双仁泡汤去皮尖炒),甘草三分(炒锉)。五味,粗筛,三钱碧,一灯水,每份取三片姜,煎至七分熟,以温服之,不分时间。(《生肌宗录》贝母汤)
3、治哮喘: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焙)一分。前两种口味都是捣成粉的,比如两三岁的小孩。每一块钱,水七分,炒到四分。将我取出,加入少许牛黄粉,吃完后分两次服用,量大小。(《生肌宗录》贝母散)
4、治百日咳:贝母五钱,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 * *滚成细粉备用。1.5 ~ 3岁,每次两分;4 ~ 7岁,每次五分;8 ~ 10岁,每次七分,一日三次,温开水冲泡,小儿用白糖或蜂蜜。(江苏中医)
5、治肺脓肿、肺萎:贝母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元,文蛤五分(醋炒)。末了,枇杷叶刷上蜂蜜,糊成丸,大粒吞服。(“医用级”贝母苦胆丸)
6、治抑郁症,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膏丸,每次70丸。(“有效处方”)
7、化痰行气,止咳抑郁,消食腹胀:贝母(去心)一两,姜厚朴半两。蜜丸大,每次白汤吃50粒。(“健康杂项”)
8、下奶:牡蛎、知母、贝母,三者均为细粉,配猪蹄汤。(三木汤剂)
9、治喉肿: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荆芥、薄荷,煎服。(本草纲目)
10,治小儿鹅口疮,满口白腐:贝母为心末,半钱,五分水,少许蜂蜜,煎三次,付净擦,每日四五度。(《盛慧芳》)
的实践
材料:雪梨4个,川贝约24克,蜂蜜适量。
练习:
1.雪梨去皮洗净,上半部带蒂横切,开成盖,梨下切心,加川贝、蜂蜜,盖蒂盖盖,牙签封口。
2.将梨放入炖锅中,中火炖2小时左右。
在干燥的季节,不妨多吃雪梨,雪梨有止咳、祛痰、润肺的作用。如果觉得喉咙痒,可以加一点姜汁炖。
长期的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实验表明,川贝母毒性极低,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毒的,一般口服后不会出现中毒现象。
川贝母治疗风热感冒很有效,但是在治疗上效果不是很好。同时,对于脾胃虚寒,平时胃寒的人来说,川贝母并不是一种合适的中药。
以上是关于川贝母的一些知识。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药知识,请继续关注养生网频道。
川贝母的副作用,川贝母的功能,川贝母图片,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