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特产是什么?

石榴、火晶(水晶)柿子、香枣是临潼的传统农业特产,被称为“临潼三宝”。据调查,在骊山北麓绵延十余公里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以临潼三宝为主体的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2000亩斜口精品石榴示范园、4000亩历山石榴生态观光园、3000亩秦岭石榴观赏园、1000亩杂果(柿子为主)示范园成为整个生态园的核心区域,为实施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春夏之交或深秋时节,这里游人如织,人们趁着节假日来到这里,欣赏“五月石榴红如火”的诱人景象,采摘“万果如灯笼”的火景柿子。此外,卡拉0k、秦腔自乐班等娱乐场所为游客融入自然、抒发情怀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令宾客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曼陀罗加斯华

临潼石榴,古称安婆石榴,原产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据《群房谱》记载,是西汉中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史国(今伊朗附近)带回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石榴种植在历山北麓,绵延数十公里,总计654.38+万亩以上,居全国之首,畅销海内外。临潼石榴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有益健康。据测定,果实含糖量为13-17%,并含有果酸、无机盐、钙、磷和维生素c,食用后有健胃养阴、平肝补肾的功效。石榴还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临潼石榴具有早熟、个头大、色鲜、味美、汁耐贮等特点,可分为红白两种。石榴的嫩芽、花、果皮都是红色的,按口味可分为酸甜品种。白石榴因其皮白、籽白而得名。

火井柿子

临潼的柿子品种繁多,但最著名的是火井(jing)柿子,是临潼的特产之一。柿子上下近扁圆形,质地柔软,成熟后果皮鲜红。深秋成熟时,挂满枝头,状似火焰,故名“火景”。又叫“水晶”,是因为它的果实上有一层白霜,像水晶一样有光泽。果肉香甜爽口,甜而不腻,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火柿子也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据医案记载,为复方滋补品,能止血、润大便、降血压、消肿止痛、止痔、直肠出血。

火井柿树种植在历山北麓,以任山村和孙山村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好,种植面积654.38+0.5万亩。

香造

香枣是临潼栽培水果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在湘桥地区广泛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香枣以个头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著称。其营养极其丰富,果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钙、磷等矿物质。香枣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养胃、益血、健心降压的功效。

以上所说的文物古迹和特产资源,只是临潼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中的一部分,是浩瀚骊山文化中的一些残缺的音符。由于至今仍有七八座古墓的主人和年代尚未考证,而兵马俑博物馆附近最近发现的几个大型墓葬坑还有待专家考证,具体情况在此不便透露,只能作为悬念留下,待后人及时解答和解读。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只有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科学保护和开发,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和经济效益。但受限于诸多技术保护措施,该地区已探明的文物大多只能处于静止状态,只能作为巨大的资源潜力存在。据调查,目前已正式开发形成旅游产品的景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不到20%。这对于资源所在的政府和人民,对于渴望“先睹为快”的海内外游客,都是一种无奈和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陕西省、xi、临潼区政府在国家“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坚持从临潼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旅游规划,不断加大投入,恢复整合了一大批条件相对成熟的景区。如烽火台、老君殿、老母殿、骊山晚照像馆、鸿门宴纪念馆、园林、秦统一雕塑园、秦陵、秦始皇生平蜡像馆、世界八大奇迹博物馆、唐琴宫、安事变蜡像馆等重要景区得到修缮和新建,开发建设了临潼博物馆、西游记宫、骊山索道、公路展览馆等一系列附属设施。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以姜寨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旅游区尚待研究、论证和规划。以秦陵、秦兵马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区,以华清宫为核心的旅游区,以骊山为依托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初具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成为临潼、Xi乃至全省的旅游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