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根的药用价值
性质甘寒。
1“不录”:冷。
②药性理论:甘、平。
3《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寒、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
(1)《德培本草》:入厥阴经血穴。
②本草纲目:人体手足太阴经。
(1)《别录》:主子赤丹;泡竹沥解渴安胎。
②药性理论:甘、平。
3《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寒、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口渴、狂燥、血淋、闭经、吐血、出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咬伤等。
(1)《别录》:主子赤丹;泡竹沥解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发热,胎血,分娩前后心口不舒,天气炎热,口渴,毒箭,蛇虫咬伤。
3《本草》:主白丸,稠沸浴,三四日。
④《本草纲目》:滋阴破瘀,清热润燥。治痈、背痛、金疮、破伤、鸡鱼刺噎。
⑤《纲要补遗》:治诸毒,活血止血,散功能,止渴安胎;丹毒涂于小儿,可解除肿毒、崩漏、白浊、遗精、牙痛、闭喉、呛骨、疝气、火丹毒、疔疮、马蜂毒蛇咬伤、毛背、疔疮、跌打损伤。
⑥“药物分类”:治跌打损伤,筋骨应用;疯狗咬人。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闭合。
⑨《南宁医学志》:治麻疹、小儿外伤出血、肿痛。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7.5 ~ 15g;或者捣碎果汁。外用:捣或水煎服。
宜忌“本草经”:肠胃虚弱、腹泻者不宜服用;也不适合那些疾病不是血热引起的人。
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的茎秆和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略扁圆形,稍弯曲,长6 ~ 10 cm,直径1 ~ 2 cm。皮肤灰褐色,极其粗糙。有突出的根痕和许多疣状突起,皮肤有时脱落,呈现褐色或棕褐色纤维。硬度较轻,切面呈纤维状,稍含粉砂质,嫩的呈实性,中间有时有数个同心环,老人空心。气微,味淡,嚼起来微黏。最好是灰褐色,均匀,结实。所在地:江苏、山东、陕西等地。特质识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略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有纵条纹和多数皮孔,有许多疣状突起和残留须;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呈纤维状,外皮呈褐色,木质呈浅褐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中心呈髓心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向皱纹和横向皮孔;面粉破碎特性。气微,味淡,粘稠。
颜色以灰棕色、无空洞为佳。
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一系列木栓细胞,外部断裂。皮层约有10排细胞,厚角细胞靠近中柱鞘纤维。中柱鞘纤维壁极厚,细胞腔小。韧皮部射线明显;韧皮纤维为单根或数根成束,壁厚,未木质化。形成一层,形成一个环。本质部分的射线宽度为2-10行细胞;导管呈分散状或放射状排列,少数呈切向排列。髓薄壁组织细胞较大。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木射线细胞也含方晶;还有粘液导管和揉捏细胞。根横切面: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少,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主要是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导管很少;没有果肉。
理化鉴定
本品煎液与氯化铁试液呈深绿色。将水煎液滴在滤纸上,在紫外灯下呈蓝色荧光。
化学成分根中含有绿原酸,在稀酸中加热可生成咖啡酸和奎尼酸。首先清洗去除杂质,洗净,充分湿润,切片,干燥(药典77)。
二、烤成炭,取干净的苎麻根片放入锅中,用猛火加热,煎至表面发黑,内部发黄,喷少许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规格”)。1.止血:将野生苎麻提取物浸泡在大鼠和小鼠尾部的人工伤口中,可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也有同样的效果。家兔肌肉注射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将提取物浸泡在大鼠肝、肾损伤处,无明显止血作用。
2.对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影响。人工合成的“血凝素(咖啡酸二乙胺盐)”经家兔静脉注射和小鼠腹腔注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血凝素”在试管中没有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3.其他作用苎麻根中所含的有机酸盐和生物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对有机酸盐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生物碱高度敏感。1.竹根粉(生肌总露)可治吐血不止:苎麻根、人参、白垩、蛤蜊粉各10g。服4味,罗捣成粉,每服2g,调糯米饮,不分时间。方中麻根止血,为君药。
2.(《福建中草药》)治疗习惯性流产:苎麻干根30g,莲子、山药各15g。用水煎服。处方中,苎麻根能安胎,为君药。
3.(《石梅姬方》)治孕期胎动,突然浇黄汁似胶,或似小豆汁,腹痛不能忍者;竹根(去皮,切块)15g,银1,水9升,水煮4升。每份为水1l,酒0.5l,煎至1l,分2份(一方不用银)。方中苎麻根安胎清热,为君药。1.“草木疏”:米,亦作麻,有数十茎,多年生于地下,生于春季,早年种植。泾阳与泾阳之间,一岁收割。今天它被种植在官方的花园里。当它两岁的时候被割草,它就会出生。竹若刮其面,厚皮脱去,若韧则煮之,夺之,谓之徽。这种大麻在今天的南越被用于布料。
2.《蜀草药》:苗张高已到,南方人剥其皮为布,二八月收。都在江南。
3.《本草》:苎麻似荨麻,花如白杨长,生于穗中。每朵花都有几十个穗状花序,呈蓝白色。
4.《纲要》:苎麻,可刮、可洗、可煮,以救荒,味甘。它的儿子是棕色的,9月份收获,2月份可以种植。宿根也是自己生的。
5.《圣吉农》:竹子,种植艺术:种下种子,第一麻好,其余无用。首先弗罗斯特收获种子,在阳光下晒干,用沙子均匀混合,然后放入篮子中。遇到种子就用水试试,沉下去的最好。宜春种植深,沙土最好,两土次之。三四遍土,使边框半步宽,四五步长,长成边框,用半升湿润,拌好了就拌好,铺好后用扫帚扫一扫,发芽了,有草就拔。开心滋润,不是干,是用水干。苗高约三寸,选沃土作畦栽,后代三五年才能刈割。竹子盛开的时候,适合在周围挖新枝移植,这样本科就会长出来。或者三五年后,把最繁华的根家从一张床移植到另一张床上,这张床既繁华又挖掘。如果这一代生生不息,每个月都可以种,但最好是养得好的。根和苗要收集在房间下面,停在空地上要用地膜。根若见了星月,便成了野,无用。用糠,烤,屎,水,最忌猪屎,种根,用刀切成半尺,横着种,每穴两三尺,相距五十一尺,第二年再刈。如果家庭的根长时间硬硬的,就要分开种。要想走得远,就见不到天日。
6.植物名称与事实考证:苎麻,次于别鲁。《农政全书》说,竹不适宜迁丝,北方寒冷也不适宜。《救灾本草》考证,苎麻根甘,煮之甘。徐州农村也有物种。盖自淮北上,近段时间致力于棉花,长期御寒,暂时御暑。以栽培为目的,唯城池为阴,所以少有人种。野竹极多,难除,不准表演。山竹稍微壮一点,花伸出来是长穗,略有不同。
《中华本草》节选
7、《本草经》:(竹根)《别录》专治小儿赤丹,因其寒能凉血。泡竹沥解渴者,有清热之功。”日华子”用于治疗心膈发热,胎儿出血,分娩前后焦虑,天气炎热,口渴发狂,服石药使人发热,刺毒箭,蛇咬伤,皆因其性寒。”
8、《医林汇编·药性》“孕妇两三个月之后,火更盛,血更热,胎更不安。苎麻根心甘咸,能散其光,不为郁热。这也是保胎的良药。”
9.《本草笔记》:“火麻根味甘寒,滋阴,长于滑窍,凉血,亦适用于血性湿热者。一般血热胎动的人多,或者血瘀的人多,说明是安全的。”
10,《本草补》:“大补肺金、活血化淤的竹枝,似未曾用过,故出现。”
11,《本草》《竹枝》,丹溪说它大补阴,活血,这是以补为主的。甘寒之药,可泻火。这个味道是止血,治丹毒,还是入血泻热?但对安胎、治漏血特别有效,所以能滋阴活血,和泻热不一样。有血者为滋阴,之所以能做到,可想而知。"
12,《本草正义》:苎麻根泻热利湿,适用于非胎动。张:“白苎麻性寒,亲近的人用它来避孕。披着苎麻的坚韧,取其强胎之意。其实又冷又滑,一定不适合胎动。而根主导向下运动,尤其是孕妇。检视古今医书,但梅世芳治胎动黄汁者不多见。丹溪说自己行动淤血,更是与胎动相矛盾。他怎么能给胎儿设置药物呢?”
13.桂枝和葛根的异同:“桂枝和葛根一样,能养心、清肺、散火。但葛色白,分气,散阳明之火;竹叶青色红,入血,散厥阴之火。祛火是补心。”政党选择
1.治五淋:苎麻根二茎,折断,以一碗半水,煎半碗,勤服。(《斗门方》)
2.治血淋,肚脐、阴茎腹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杯,煎一大杯,离我而去,分两次服,如行十里方服。(《盛慧芳》)
3.治尿路梗阻:一根苎麻根,洗净,磨碎,铺在丝绸上,贴在小腹上。(《采摘方圆》)麻根二两半,蛤粉半两。把药敷上,然后碾成粉末。每次在空心,可以用新水调两元。(《盛慧芳》)
4.叶子的处理:血多:苎麻根一根,人参一根,粉笔一根,蛤蜊粉一根。四味奉上,罗散。每次拿一个钱,喝糯米,不管什么时候。(《诸葛根三·圣纪总录》)
5.治肠风:苎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6.治疗习惯性流产:苎麻根一两,莲子五个,山药五个。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疗孕期胎动,突发黄汁如胶,或小豆汁,腹痛不能忍者:将竹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片,水九升,煮四升。每份取一升水,半升酒,一升煎,分两份。一面不需要银。(《石梅纪的药方》)
8.血热崩漏治法:苎麻根一两。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9.治哮喘病:将苎麻根、糖煮沸,不时咀嚼吞咽。(《医学的真实故事》)
10.治痰、喘、咳:竹根,煅存,生豆腐蘸三五块钱;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切,蘸两三片肥猪肉。(《医学的真实故事》)
11.治百丹:竹根3斤,赤小豆4升。两桶水,泡澡煮,一天三四次。(“紧急处方”)
12.治疗痈背,或乳初微红:涂于苎麻根部,易数。(《石梅纪的药方》)
(13)治跌打损伤:大鲫鱼一条,单核皂一个,辣椒七个,栀子九个,姜一块,葱三根,野苎麻根一段,挂面一撮,有臭味,用绍酒若干次。用前药捣碎,煎熨在患处,布包扎紧,第二天就绿了。(《简编》)
13.跌打治疗:野苎麻一两根,捣碎,用好酒煎,尽量多喝。(百草镜,)
14.治疗蛇咬伤:新鲜苎麻根,捣碎面包。(浙江民间草药)
15.鸡鱼刺呛的处理方法:将苎麻根捣碎,用勺子倒。(《谈野翁实验处方》)
著名学者的论述
①本草舒舒:小儿赤丹用的竹根、鳖甲,还有毒箭、毒蛇咬伤,皆因性寒,能解热凉血。
(2)本草描述:淡竹,丹溪意为能滋阴、活血,足以补之。甘寒之药,可泻火。这个味道是止血,治丹毒,还是入血泻热?但就其对安胎、治漏血特别有效,能滋阴活血,用泻热来和其他人讨论是不够的。.....其血养阴,之所以能成,可想而知。
③《本草正义》:白竹性寒,古方常说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通、热淋等症,有清热利湿之功,故在日本本草中称为甘、寒、滑。
但是和你亲近的人认为,它是用来保胎的,但是它又冷又滑,不适合有胎动的人;而根主导向下运动,尤其是孕妇。
纵观古今医书,唯独《石梅吉剑方》用于治疗胎动骤黄,并不多见。丹溪血淤的说法甚至比胎动还可笑,那么怎么用它来保胎呢?如果没有真正的热量,就要谨慎服用。本草经:肠胃虚弱、腹泻患者不宜服用,不受血热影响者不宜使用。
医学理论
1.论竹枝根清热凉血的作用苗希勇:(竹枝根)别录专治小儿赤丹,服石药使人发热,刺箭,蛇咬,皆因其性寒。(《本草经》)
2.苎麻根防败机理的研究。
①王弼:怀孕两三个月后,火更旺,血更热,胎儿更不安。竹茹根性味甘咸,能散其光,不为郁热,也是安胎良药。(《药林与药性汇编》)
②张炳成:麻根,性味甘寒,滋阴,善滑窍凉血,亦适用于血性湿热者。一般胎动是血热引起的,或者是血瘀引起的。流产的意思,就是这个。(《本草读书》)
3.论苎麻根的补与补。
①朱丹溪:大补肺金、活血化淤的竹枝,好像没用过,所以出来了。(本草补编)
(2)刘若金:朱根,丹溪的意思是能滋阴活血,但与泻热相同。有血者为滋阴,之所以能做到,可想而知。(《本草》)
4.关于苎麻根清热利湿,张适用于非胎动;
5.论竹枝与葛根的异同王古:竹枝与葛根一样,能养心、清肺、降火。但葛色白,分气,散阳明之火;竹叶青色红,入血,散厥阴之火。祛火是补心。(《药林与药性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