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芋头方法
多年生草本,15 ~ 30cm高。幼苗通常为单叶,蛋形心形,2 ~ 3年后为3小叶复叶;叶柄长10 ~ 25厘米,基部有珠芽。花单性,花梗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细管状;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上端,花序顶端附属物蓝紫色,呈鼠尾状伸出佛焰苞。浆果是椭圆形和绿色的。花期5-7月,果期8-9月。
种植方式:
土地选择
适宜选择土壤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反应中性的沙壤土,或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可连续栽培2 ~ 3年。涝渍、盐碱、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块不适合种植。土壤选定后,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1000米范围内无污染源,灌溉用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进行整地
土地选定后,6月5438+00至6月5438+01,将土地深挖20cm左右,清除碎石和杂草,使其风化成熟。半夏生长期短,基肥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整地,每亩施用2000公斤发酵粪肥或堆肥和50公斤过磷酸钙,并翻入土中作为基肥。播种前再犁一遍,然后修整耙平,并加高畦宽1.3m,畦沟宽40cm。
化学拌种
人工栽培半夏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现病虫害,处理起来相当麻烦,不仅影响半夏的生长,还容易产生农药残留,增加成本。所以播前处理茎秆很重要,药物、剂量、方法都要精挑细选,切不可马虎大意。
加速种子发芽
催芽和地膜覆盖不仅使半夏提早发芽,使生长期增加30天以上,还能在整地时保持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使半夏根粗长,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防倒苗能力。
植物
1.种植时间: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不同。黄淮地区的种植时间以雨醒之间最为适宜,南方冬季种植可不受冻害,西北地区种植时间可适当推迟。总之,适时早播,措施得力,能使半夏的叶柄长在土里,长出珠芽,而且珠芽大,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高产的新植株。
2.种植方式:在准备好的播种床面上开水平沟,条播。将分离后大小种子的茎分开播种,其中一级种子茎的行距和株距较窄,播种较深;以此类推,四种茎的行距和株距更粗,种植更浅。播种后,在上面施一层混合沃土,由腐熟的堆肥、粪肥、人畜粪便、草和土灰等组成。,最后覆土小于地面。(也可以用现实的新技术半机械化播种,一次可以提高80%的效率。)
3.喷洒除草剂:由于半夏生长期间杂草多,尤其是苗期,往往看不到半夏,只能看到草。因此,半夏播种后,立即喷洒半夏专用除草剂,并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的危害,特别是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为65,438+000%。4.覆盖塑料薄膜:喷洒除草剂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使用的塑料薄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塑料薄膜(0.008mm厚)。塑料薄膜的宽度取决于边框的宽度。三人一组覆盖电影。先在边界两垄外侧开一条8cm左右深的沟,深度相同。一个人铺膜,两个人同时收紧两边的膜。整平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用力均匀,使膜平整紧贴垄面,用土压实。
田疃管理
1.揭去地膜:半夏出苗后苗高2 ~ 3厘米时,应及时“放苗”,或在幼苗盛开后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灼伤幼苗。
2、中耕松土:半夏植株矮小,生长期需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缺草。同时,中耕还能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渗透性,对半夏的生长非常有利。一般中耕深度不超过5cm,以免伤根。
3.去除花芽:为了使地下块茎集中营养,促进块茎生长,增加产量,提取的花芽除种子外,应分批去除。
4.水肥管理:半夏喜潮湿,怕干旱。无论直播还是套种,播种前都要浇水一次,以利于出苗。出苗前后不宜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长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较快,无雨时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浇完后及时松土。夏季至日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每7 ~ 10天可浇水一次。酷暑过后,气温越来越低,浇水量要逐渐减少。经常保持栽培环境凉爽湿润,可以延长半夏的生长期,减少掉苗,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因此,加强水肥管理是提高半夏产量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4月初第一次栽满苗后,每亩施1: 3人畜粪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2000kg每亩施用人畜粪肥10 %;8月第三次倒苗后,当子半夏出现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半月浇一次1∶10粪水,秋季后逐渐出苗;第四次,9月初,半夏幼苗全部盛开时,每亩施腐熟饼肥2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经常浇薄人畜粪便,有助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增加产量。如果长时间不下雨,要及时灌溉。如果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导致块茎腐烂。
5.土壤栽培:珠子只能在土壤中生根发芽。6-8月期间,成熟的珠子和种子陆续落地。此时应进行土壤耕作,将犁沟中的细土均匀铺在畦面上,厚度约为1 ~ 2 cm。如果追肥起垄后没有下雨,要及时浇水。一般来说,从芒种到小夏,土壤要培育两次,让新植物发芽。第二次培土后行间形成小犁沟,要经常松土保墒。半夏生育中后期每隔10天在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刨削和收获加工
1,及时刨:
半夏的采收期对产量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刨皮及时,易脱皮,干燥快,商品色泽足,干燥率高。收割过早和粉质特性不足会影响产量。采收过晚,不仅去皮难、干燥慢,而且块茎中的淀粉已分解,加工品粉色差,易产生“死”(角质化),品质差,产量更低。秧苗倒置后,种植和收割需要三倍以上的劳力。根据山东省菏泽市康润中草药研究所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的研究结果,半夏的最佳采收期应为秋季气温降至65438±03度以下,叶片开始变黄绿色时。黄淮地区13度的气温正好在“秋分”前后;长江流域要根据温差适当推迟;东北气温低,要提前做好计划。
2、刨削方法:
收割时,如果土壤湿度过高,可先将块茎与土壤一起刮平,使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使土壤尽快干燥,便于收割和刨平。刨的时候,用爪捞或鹤嘴锄从边上的一侧把整个带叶半夏翻过来,小心地把块茎挑出来。在刨平和收割之前,应该把倒下的植物的珠子拣出来。刨平后留在地里的枯叶、枯枝要检测并烧掉,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3、加工工艺:
(1)发酵:将采收的新鲜半夏块茎在室内堆积50 cm厚,15-20天。经检查发现,半夏表皮微烂,用手轻揉易脱落。
(2)去皮:将发酵半夏筛选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少量可以用手工剥皮。方法是将半夏分别放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中,用清水洗净,用胶靴踩踏或用手反复来回推揉10分钟,倒入筛子中用水除去破皮,再捞出来搓至完全干净。如果去皮后较大的块茎底部(俗称“后茅门”)仍有一小块圆形的透明“茧”,可用手将少量剥掉,量大的可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全部呈纯白色。大面积半夏基地可采用机械去皮。
(3)晒干:去皮后的半夏需要立即晒干,最好是在阳光下暴晒,并不断翻动。晚上收起来摊在室内晾干,第二天再拿出来完全晾干,就是成品了。如果半夏数量较多,最好建一个烘干房,不受天气影响进行去皮烘干,加工出来的半夏产品质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