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现代研究
2.1免疫增强作用:猪苓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T细胞对ConA和B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猪苓多糖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猪苓多糖在12.5mg/(kg·天)的剂量下,能明显增加小鼠分泌抗SRBC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非典型脾细胞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促进非典型脾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靶细胞。CTL是免疫监测中重要的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
2.2非t细胞有丝分裂原的作用。通过培养正常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裸鼠脾细胞和去除吸附细胞后的脾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猪苓多糖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与正常鼠细胞无差异,即T细胞在此反应中不起作用。裸鼠脾细胞去除吸附细胞后,剩余细胞多为B细胞,但仍对猪苓多糖有明显的增殖反应,说明猪苓多糖具有促进B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去除吸附细胞后,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明显减弱,说明吸附细胞在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猪苓多糖可能是一种非T细胞有丝分裂原。但它不具有血凝性,这与来自PHA和ConA的有丝分裂原不同。
2.3.对小鼠血液中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苓多糖2mg/0.2ml,连续7天。实验前后取血涂片,用α-萘乙酸酯酶法标记ANAE阳性T淋巴细胞,并测定百分比。结果表明,猪苓多糖对小鼠血液中ANAE阳性T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使颗粒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并使分散的颗粒阳性T淋巴细胞显著增殖。
3.抗肿瘤效果:
3.1对H22荷肝癌小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对H22荷肝癌小鼠腹腔注射猪苓多糖200mg/kg×2天,第10天处死动物。取出腹水,用曙红法检测每只小鼠的肿瘤细胞总数。结果抑制率为39%。腹腔注射100-200mg/kg * * 5天,可增加荷瘤小鼠肝脏糖原的积累,糖原异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但对正常小鼠肝脏无影响。400mg/kg可使荷瘤小鼠亢奋的皮质功能恢复正常。提示猪苓多糖能适应原始条件,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3.2对荷肝癌H22小鼠肝脏糖原累积、糖异生和分解代谢酶的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基因重排是通过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来进行的,因为糖异生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选择葡萄糖代谢小途径中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和动态变化作为指标,观察对肿瘤有效的猪苓多糖如何增加荷瘤小鼠肝脏中糖原的积累。连续5天腹腔注射猪苓多糖和果糖-1,6- 2,使葡萄糖-6-磷酸酶(G-6酶)活性从217±35增加到26712 μm ol/g蛋白/小时。6-磷酸酯酶活性从263±25 μm ol/g蛋白/小时增加到448±56 μm ol/g蛋白/小时。如果腹腔注射相同剂量一次,G-6-磷酸酶活性在1.5小时显著升高,在12小时达到高峰,在24和48小时保持在较高水平,F-65438+。但对糖原分解酶即磷酸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提示,施用猪苓多糖后,荷瘤小鼠肝脏中糖原的积累通过增加糖原异生活性,起到了加速糖异生和改善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3.3.猪苓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猪苓提取物(主要是猪苓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0-70%,瘤重抑制率在30%以上。用提取物治疗的约6-7%的荷瘤小鼠完全消退。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在1-6个月后接种肿瘤细胞,无肿瘤生长。提取物通过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和胃灌注给药,在一定剂量下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胃灌注的效果比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差,且剂量也大。预防性给药对S-180有抗肿瘤作用。当单纯化疗不显示抗肿瘤效果时,加入适量的猪苓提取物会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荷瘤小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明其能显著促进抗体形成,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本品可增加S-180腹水癌细胞中cAMP的含量。癌细胞增殖抑制率高的实验组,癌细胞内cAMP含量的增加率也高。一般情况下,癌细胞中cAMP的含量比正常细胞中的含量低,而且癌症越恶性,cAMP含量越低。CAMP可以将肿瘤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聚吡咯烷酮A-G,7个化合物对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3.4.对实验性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雌性大鼠灌服致癌物BBN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溶液0.25ml(90mg),每周2次,***12周,BBN总剂量2.16g,同时灌服猪苓干粉90g。30周后被处决。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总发病率从病理对照组的100%下降到61.1%,下降了38.9%。每只小鼠肿瘤的数量和直径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膀胱癌的发病率从病理对照组的77.8%下降到11.1%。
4.对中毒性肝炎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诱导中毒性肝炎,诱导前后给予猪苓多糖100-200mg/kg,每4、8、12小时1次。它们都能明显预防肝病的发生,降低SGPT的活性,提高肝脏5’-核苷酸酶和酸性磷酰胺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的活性。在体外也有类似的作用,说明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辐射作用:猪苓多糖对小鼠急性放射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有效药剂和作用时间相对较广。照射前2小时和48小时腹腔注射致死剂量(800拉德)照射的小鼠存活率可提高30-70%。照射后给药,无论口服还是腹腔注射,都有保护效价,预防比治疗更有效。猪苓多糖对受照小鼠造血功能无保护作用,但明显改善受照小鼠肾上腺皮质的应激功能。初步认为猪苓多糖的抗辐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增强抗辐射损伤的能力。
6.其他作用:猪苓多糖腹腔注射小鼠48h,可明显增强小鼠胸腺细胞3H-TdR掺入,加速胸腺细胞释放。一方面肾上腺切除后这些现象不再存在,另一方面多糖能明显增加动物血浆中皮质酮的含量,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别名野猪粪、黑桃、粉猪苓等。
它是猪苓的菌核。)fr。多孔菌科猪苓。性味平、甜、淡。有利于排尿和湿润。近年来发现猪苓具有抗癌作用。用于急性肾炎、水肿、排尿困难、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疼痛、口渴、饮水呕吐、暑泻、黄疸等症。在我国广泛分布,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均有出产。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宝鸡、长安、渭南等秦巴山区有野生种。1.土地选择和准备
最好选择海拔1000 ~ 2000米的森林,坡面向东南或西南,即半阴坡,土层深厚,腐殖质多,沙土疏松。植被有桦树、橡树、枫树、桦树等森林。
2.繁育方法
目前,许多猪苓是人工栽培繁殖的。
3.培养时间
最好是在春季的3-4月份或者秋季的7-8月份,此时猪苓正在经历休眠期,进入生长期,蜜环菌也在生长期,可以建立良好的亲缘关系。
4.培养方法
采用坑栽,坑深一般50 cm,长宽70 cm。林下栽培不仅可以防止森林遭到破坏,还可以为猪苓营造适宜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在培养之前,需要培养公社腐霉的菌床或菌料。一般以腐霉腐烂的根、枝、树皮为菌料,砍下的新树杆(直径约10 cm,长50-60 cm)堆放在坑内,覆土20-25 cm,温度适宜,1-2个月后即可使用。猪苓也可以用准备种植天麻的栽培菌料栽培,或种植天麻未腐烂、无杂菌的老棒栽培。一窝用五根菌棒,种植菌核0.18kg。种植时,选择完整的新鲜野生猪苓,或将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有核桃那么大,用手指按压,使菌核的菌丝段与菌料紧密断裂。一个菌料上可压7 ~ 8片猪苓,可种1片,外围用腐殖土栽培,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种一层,最好覆盖腐殖土20 ~ 25 cm,略高于地面,两年后即可开挖。猪苓是常年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经过三四年的培育,它的繁殖才旺盛。收割时注意表层土壤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收获,尤其是夏秋两季。又黑又硬的叫老芯,是商品猪苓,是一代猪苓和二代猪苓。灰树花或黄色多孔菌,色泽鲜嫩,一般核软,可作为种核。
收割时,老的要去,年轻的要留。收获的猪苓菌核要擦洗干净,然后在太阳下自然晒干,晒干后再装运出售。用麻袋或竹篮包装,存放在干燥处。
猪苓皮黑而有光泽,厚重坚实,横切面白色或黄色。猪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不仅有利尿、抗菌作用,还有抗癌作用,需求量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栽培猪苓已基本成功。中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多,开发生产潜力很大。
猪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没有跟上,人们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收入低,发展慢。因此,要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引导群众合理采挖;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研究和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生产基地,保证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常用中草药)
从1970s到1980s的生产:
猪苓商品来自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个品种,生产销售由市场调节。40年来,猪苓生产不断发展,收购量逐年增加,购销同步增长,是能满足供应的品种。
猪苓的购销变化不大,呈相对稳定且逐年上升的趋势;1970虽然收购量有所下降,但仍然保证了市场需求,没有出现积压和缺货的情况。1980中药材市场放开后,由于价格变化,猪苓的购销大增。1983年收购127多万公斤,销售70多万公斤,为历史最好水平。(常用中草药)湿而不水者禁用。
1,《药的起源》:“猪苓轻渗,过干杀津液。无湿勿服。”
2、《医学概论》:“有湿肾虚者,大忌。”
3、《应得本草》:“目昏,无湿渴,两者皆禁。”1,治脉浮热,口渴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粉碎)各50克。四升水用来供应五种口味。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我,融阿胶,温服七次,每日三次。(《伤寒论》朱令汤)
2、治妊娠自脚至腹胀满,小便不利,微渴饮之:猪苓250克,末了,取一方寸开水,每日三次。(《母子秘录》)
3.久治结节病:猪苓50克,茯苓25克,柴胡20克,半夏15克,甘草5克,生姜三片,大枣两枚。三碗水一碗炒。送之前先吃,再炒渣,送完再吃。(《方迈·嘉宝》)
4、治胃肠寒湿,泄泻过度,嗜卧不食:猪苓25克(去黑皮),肉豆蔻两个(去壳,炮),黄柏一点(去糙皮,焙干)。三味捣成粉,饭拌丸,如绿豆。每次服十粒,吃前水下煮熟。(《生肌宗录》朱令丸)
5、栀子林:猪苓25克。捣固筛,以白汤三,与方寸匕首为一体,渐至两刀,三夜两天,不急,宜转小取之。(《素描》)
6.梦遗白浊:半夏50g,猪苓50g。半夏的锉大如豆,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至黄色,但不焦,去地上火毒半天,以半夏为末;将一半猪苓粉与药丸混合,如桐子大小,将药丸与剩余猪苓粉混合,使其干燥,保存在油砂瓶中。每次服40粒,空心温酒盐汤下,神威间冷酒下。(“方继生”朱令丸)
7、治呕吐得病于膈,思水:猪苓、茯苓、白术等。三味奉上,杵散。取方寸刀,每日三次。(金匮要略中的朱令粉)
8.伤寒和口渴。将猪苓50克、茯苓50克、泽泻50克、滑石50克、阿胶50克加入4升水煮沸成2升。每份七次。一天吃三次。这个方子叫做“朱令汤”。
9、全身浮肿,排尿不利。用猪苓250g,研成粉末,每次服一勺,开水送服。一天吃三次。
10,妊娠肿痛(胃脘胀满,小便不利)。处理方法同上。特质识别
菌核不规则,呈条状,圆形或扁平状,部分有分枝,长5-25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呈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皱缩或瘤样突起。质轻而硬,横截面为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最好块头大,皮肤黑,横截面白,身体重。
显微鉴定
粉末是黄色和白色的。装载史蒂文森液的膜中可见散在的菌丝和粘连的菌丝。菌丝细长、弯曲、分枝,粗细不等,或有结节状膨大部,直径1.5-6μm,薄至13μm,多数无色,少数黄褐色或深褐色;褐色菌丝较粗,横壁不明显。草酸钙的方形晶体较多,多为方形八面体或正双锥形八面体,也有部分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3-60μm,长68μm,有时可见数个集合体。粉末遇到水合氯醛就变成果冻了。
理化鉴定
取1g粉末,加入10ml稀盐酸,放入水浴中,煮沸15min,搅拌至粘稠。另外,取少量本品粉末,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1→5),搅拌至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