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对中药药理学的全面指导: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导论

☆☆☆☆☆考点1:来自神经系统的递质。

神经元的兴奋是通过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来传递的,即电兴奋。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电信号不能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而是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使次级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从而完成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需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步骤合成,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扩散到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对外界变化敏感,是药物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根据递质的释放,传出神经可分为两类:

(1)胆碱神经。当一个神经被兴奋时,它的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这种神经被称为胆碱能神经。包括:①所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②所有副交感神经通道的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和骨骼肌的血管扩张神经;④运动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也属于胆碱能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从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的神经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所有的交感节后纤维都属于这一类。

2.乙酰胆碱

在胆碱能神经末梢的胞质溶胶中,胆碱乙酰化酶和乙酰辅酶a催化胆碱乙酰化形成ACh,然后转运到囊泡中储存。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Ca2+流入,促使突触前膜的一些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一个孔,小泡内的ACh排入突触间隙,称为细胞裂隙放电。每次冲动到来,许多囊泡融合,释放的ACh作用于受体,在突触部位被胆碱酯酶迅速水解成胆碱和乙酸。水解产生的胆碱被神经末梢部分重吸收,然后用于乙酰胆碱的合成。

3.去甲肾上腺素

合成钠的主要原料是酪氨酸。酪氨酸从血液进入神经元后,被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多巴,再被多巴脱羧酶脱羧成多巴胺。多巴胺进入囊泡,被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产生NA。这种合成始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细胞和轴突,但主要位于神经末梢。合成过程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中进行,在那里钠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肾上腺素。

合成的钠储存在神经末梢小泡中,具有保护、摄取、富集、转运、合成和释放钠的功能。与ACh释放类似,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na通过细胞裂隙的细胞外放电释放。

(1)摄取1后。NA被释放出来,大部分(75% ~ 90%)被突触前膜吸收并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外部分被线粒体MAO破坏。这种摄取称为1的摄取。

(2)摄取2。少量的NA被非神经组织吸收,如心肌和平滑肌,称为摄取2。

(3)在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在肝、肾中被和毛破坏。

测试点2: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结构复杂。结构上的微小变化构成了不同的受体亚型。不同的受体可以选择性地与特定的递质或其类似物结合产生生理效应。

1.胆碱受体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有些胆碱能受体对以毒蕈碱类药物为代表的胆碱能药物特别敏感,分布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称为M胆碱能受体或M受体。其他受体对尼古丁特别敏感,分布在神经节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也称为N-胆碱能受体或N-受体。N受体有两种亚型,在神经节细胞中称为N1受体,在骨骼肌细胞中称为N2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M受体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M受体的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也不同。

2.肾上腺素受体

与NA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两类:α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β肾上腺素受体)。α1(位于突触后膜)、α2(位于突触前膜)、β1(主要在心肌)、β2(主要在气道和血管平滑肌)和β3(主要在脂肪细胞)有不同的亚型,在不同部位、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受体分布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一般认为,突触后膜受体的兴奋产生生理效应,而突触前膜受体的功能主要是反馈和调节递质的释放。不同的受体被激发,引起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从而增加或减少递质释放。

虽然大多数组织或器官都有胆碱和肾上腺素两种受体,但受体数量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生理表现与受体兴奋的综合平衡有关。

☆考点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1.药物的作用方式

(1)作用于受体。许多药物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结合后使受体兴奋的称为激动剂,产生类似ACh或NA的生理作用。结合后并不兴奋受体,而是阻止递质(或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称为拮抗剂或阻断剂。一般来说,阻断药物本身不会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其疗效取决于受体的状态。然而,一些阻断剂也具有弱的受体兴奋性。另外,“兴奋”是针对受体的,而不是生理反应的加强或减弱。比如心脏β受体的兴奋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而M受体的兴奋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

(2)影响发射机

①影响递质的分解转化: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水解失活,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少乙酰胆碱的水解,使其浓度升高而产生效应。然而,钠的消失主要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摄取,因此单胺氧化酶和COMT的抑制剂不是理想的外周肾上腺素能药物。

②影响递质的运输和储存:某些药物可促进递质的释放。例如,麻黄碱促进NA的释放,氨甲酰胆碱促进ACh的释放。

一些药物通过影响神经末梢中递质的储存而起作用。例如,利血平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对钠的摄取。由于囊泡对NA的摄取是维持囊泡内NA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NA摄取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少,甚至耗尽囊泡内储存的NA。神经兴奋时无NA释放,显示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作用。再比如胍乙啶,它不仅能抑制NA的释放,还能影响NA在囊泡中的储存。

2.药品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根据其作用性质(模拟或拮抗)、作用选择性和作用部位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