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肉芽肿简介
2英文参考文献化脓性肉芽肿
化脓性肉芽肿
3疾病别名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分叶状毛细血管瘤
4疾病分类皮肤科
5疾病概述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和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是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分叶状增生引起的息肉样损伤。这种病与感染无关,也不是真正的肉芽肿。
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身上,但在青少年中更常见。损害通常发生在手指、足、唇、头、颈、躯干和口腔粘膜的皮肤和粘膜,但少数病例发生在外* * *和* *周围。笔者看到6例病变发生在男性* * *根,* * *包皮,女性大小* * *和* * *,均误诊为尖锐湿疣。
化脓性肉芽肿病变常单独出现。早期病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缓慢或迅速增多,形成有蒂或无柄结节,部分呈短杆状,直径0.5~1cm,表面光滑,分叶状。质软而脆,以致轻微外伤可引起表面明显出血、坏死、溃疡和褐色或黑色痂。无自觉症状,无压痛等。但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见损害及基底的肿胀、疼痛、压痛。
6疾病描述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获得性良性结节性增生。新形成的血管大多在皮肤穿通伤后形成息肉样损伤,可以快速生长,但长到一定大小就会静止。与感染无关。
症状和体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发生在身体易受创伤的部位,如面部、头皮、手指、足部、上身等。,而新生儿容易出现脐部。早期损害为鲜红色或棕红色丘疹,缓慢或迅速增多,形成有蒂或无柄结节,表面光滑或有疣,一般直径5 ~ 10 mm,但也可达数厘米。它是柔软的,没有自觉的疼痛或压痛,不能压缩。轻度外伤容易出血,而且很多。也可见坏死、溃疡和结痂。一般开始逐渐增大,然后迅速增长,然后保持静止,最长可持续4年,很难自行消失。
妊娠性肉芽肿可能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变种,好发于孕妇的口腔,尤其是牙龈。
在某些情况下,化脓性肉芽肿的原发病灶切除或接受* * * *后,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多个卫星病灶,通常位于肩胛骨、背部、胸部和躯干。
病理生理隆起肿瘤周围的正常表皮组织向内生长,形成一条收缩带,看起来像衣领。病变表面表皮变薄,部分破损。在真皮内,内皮细胞聚集成固体状,大部分区域可形成腔隙,从裂隙到明显扩张不等。大多数管腔内皮细胞增殖、膨胀并伸入管腔。也可以没有空腔形成。早期损伤无明显炎症反应。较老的病变往往有继发性炎症改变。肿瘤与下面的组织界限清楚。
9诊断与检查临床上外伤后发生肿瘤时应考虑本病,但有时很难诊断。通过组织学检查,发现约40%的患者被误诊。所以临床上不典型的最好做病理检查。临床上和组织病理学上应与疣、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瘤、鳞状细胞癌、肉芽组织增生、毛细血管瘤、卡波西肉瘤等鉴别。
10的治疗方案最好是手术切除后做病理检查,也可以激光、电凝、放射治疗。如果治疗不彻底,还可能复发。
11特别提示11.1 1的术后处理。大的化脓性肉芽肿,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较小的化脓性肉芽肿术后口服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治疗2周。
2.术后保护好手术面,避免强行抓挠手术面,2 ~ 3周内避免吃硬、浓或过热的食物。口服雅士杰漱口水每天要漱口几次,避免刷牙时损伤操作面,2周后即可修复。
这种疾病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受累表皮较薄,皮损易破,出血,受压不会变白。
12相关来源皮肤科
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中成药木香槟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