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好的灰霉病治疗药剂?
预防性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用药的三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1)苗期:定植前,番茄苗床喷施41%多嘧啶或1000倍奥莱克-牧之,选择无病苗移栽。(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应喷施41%聚虾青素或1000倍的[1] Orik-Mycloxacum,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进行预防。(3)果实膨大期:在浇促果水(尤其是第一、二穗促果水)的前一天,用800倍液喷施41%的多菌灵或乌梅,每隔5-7天喷施一次,共2-3次。用药治疗:(1)灰霉病一般只在初发时的花期和中下老叶出现。此时用“奥列克-木之治”或41%聚伞花烃嘧霉胺稀释后用800-1000倍溶液喷洒,5天内使用1次;连续服用两次,可有效控制病情,病症消失(患部干燥,无霉变层)。一般有害症状不再出现在7-10。7天后,外部传染源和原有的残留细菌仍有可能在条件具备时再次繁殖形成疾病。此时采取预防性用药,具体为:根据使用41%多甲嘧酚。(2)在疾病的中晚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详见上述方案二。在移走病残尸体后,该设施将在一个棚子里烟熏。次日用“牧之”50毫升与内吸性较强的化学药物复配,如40%乙胺嘧啶悬浮剂或碧秀丹或丙环唑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加水15公斤,连用5天。如41%聚芪嘧霉胺水乳剂800倍液+10-15—20g或30g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或10ml丙环唑或15—20g 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20g多菌灵。病害中期综合防治方法及药物:病害中期,病叶、病果较多,少数病枝出现病害症状。此时细菌已经初步繁殖,细菌丰富,一般的防治是不利的,也是不合时宜的,会进入快速蔓延阶段。此时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物理防治是去除病果、严重病叶、病枝等。,以减少病菌的存量(从经济角度来说,适合设施农业),起到基础性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真菌霉层,即孢子四处扩散并残留在设施中。一般的操作方法是:将病尸用塑料袋包裹后取出,或徒手轻轻取出,收集后装入袋中带出设施。然后按照发病初期的治疗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在喷洒农药时,采用的喷洒方法,做到了三点:一是主要对靠近温室南面的植物进行喷洒,因为温室前檐湿度大;二是以喷洒中央病株周围的植物为主;第三,要重点喷中下部叶和叶背。按照药物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使用2-3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情,即使病症消失(患处干燥,无霉变层)。四。灰霉病危害严重时综合防治方法和剂量的确定。灰霉病危害严重时,空气中、病植物和器官表面有大量病菌,危害的症状有:病体多,病情重,如:大量病果布满霉菌层,呈胶状;病叶多,斑大,已蔓延至植株中上部;有许多病枝。这一时期进行了三步综合防治:一是清除病体(如上所述),然后在棚内烟熏,喷药。熏蒸棚的目的是杀灭空气(露水、雾气)和立柱、墙壁、棚膜等设施中的病菌和孢子。熏蒸后的第二天,用公司的药喷(具体方法同上)。如果使用2-3次,喷药间隔3天,就可以控制病情,以后有复发条件,需要预防时,就转入预防阶段。如个别时间段和地区设施内湿度较高,湿度对灰霉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温度影响较小(如东北地区),当病害处于早中期,病害发展速度较慢时,采用熏蒸、喷药的综合防治方法,在不采摘病体的情况下(以节省人力为基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常用公式
RTBF-120温室病害防治机用于定期控制封闭温室内的臭氧。君思齐(20%哒螨灵·噁唑乳油中化)春佳(40%多菌灵15%嘧霉胺·诺酶)翠润(40%嘧霉胺·百菌清·诺酶)凯泽(50%烟酰胺·巴斯夫)(日本嘉友)易(郑州中联化工制品有限公司)45000.0000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