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卫中药

最近收到很多失眠患者朋友的咨询,希望寻求中医调理。所以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们继续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失眠。也希望将中医治疗失眠的思路和方法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博大精深的中医一定有很多解决失眠的方法和经验,这一点已经被临床实践所证明。

说到失眠,从字面上讲,也可以理解为“失去了睡眠的能力”。

这种能力,中医称之为“潜阳”,简单来说就是隐藏阳气的能力。

众所周知,人体正常的睡眠模式是白天醒,晚上睡,最能体现天地阴阳、人体、天人感应的变化。

白天,阳强阴弱,人体感同身受,气血运行于外;夜间殷琦充足,杨琪虚弱,人体感同身受,气血在内循环。这是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对应的是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黄帝内经·灵枢》也记载:“卫气之夫,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竭而卧,阴竭而卧。”

《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在大量实践总结后指出失眠的关键病机是“阳不入阴”,正如《灵枢·谢可》所言:“夫邪神之客也,或使人不满足而不卧者也...如果气局限于五脏,那么气会自卫,它会局限于阳,而不是阴...阴虚。它已经指出了“潜阳”能力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杨琪稳定,并与殷琦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正常睡眠。

当今社会,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过于关注环境的变化,往往处于惶恐不安或烦躁不安的状态,从而导致坐立不安、难以入睡、睡眠浅、易惊醒。这主要是由于阳亢于表而非阴血的表现,即杨琪在睡眠时不能正常隐藏。其中,导致“潜阳”异常的常见原因是肝肾不足。

中医认为,肝能藏血藏魂,魂入肝能正常睡眠;肾藏精,肾精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神安眠的基本前提。

如果肝肾亏虚,一方面会导致肝阳上亢,导致精神不安,从而引起睡眠不安,失眠多梦。另一方面,肾水不足,不能运化于心,心阴得不到滋养,导致心阴不足,失去藏能,主宰身体。因为心藏神,心阴虚使心神不安,从而引起失眠。

临床上肝肾不足型失眠的特点是入睡困难,睡觉时易惊醒,或多梦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或伴有腰膝酸软、耳鸣、烦躁、头晕、五官发热、舌红、脉细。

而且,与短期失眠不同的是,长期失眠或严重失眠者多见肝肾亏虚。很多这种类型失眠的人表示,他们服用了安眠药或中成药来安神,但失眠仍然反复发作,难以根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失眠症状众多,单纯靠安眠药或安神类中成药很难调节。而且烦躁、五心烦热等都是虚热的表现。如果用药不慎,往往会导致阳气流失更严重,加重失眠。

此外,临床上大多数长期失眠的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单纯阴虚证症状,但也可以看到其他症状,如阴虚时间长,累及元阳,就会成为阴阳两虚的证候,表现为易从睡眠中惊醒,喜睡而不睡,手脚冰凉,精神疲乏,或大便溏泄,夜尿频繁等症状。如果长期失眠,如果不重视或长期不愈,病情可发展为“久病血瘀”,表现为整夜失眠、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并伴有头部胀痛或胸闷、心悸、舌紫等症状。

所以治疗需要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或者先治标,再治本,让所有症状消失,安然入睡。

肝肾不足,导致阳不入阴所致的失眠,可用三甲复脉汤为基本方治疗。

本方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生地、白芍、麦冬、阿胶、火麻仁、牡蛎、鳖甲、龟板组成。具有滋阴潜阳、清热熄风的功效,是治疗阴虚阳亢、实热的经典方剂。此方可灵活加减,辨证施治,可有良好效果。

62岁的王先生抱怨说,他反复失眠已经超过65,438+00年了,在过去的六个月里,病情恶化了。他每天晚上只能浅睡3-4个小时。他白天精神差,易疲劳,晚上难以入睡,多梦,易怒。吃过安眠药,抗抑郁药,中成药,有一定效果,但失眠反复。最近半年失眠加重后,每天晚上需要服用地西泮1片帮助睡眠,但还是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第二天感觉头晕乏力。如果不吃安定,我整晚都睡不着。眼睛干涩,视力模糊,腰膝酸软,偶尔四肢麻木,耳鸣,咽干口干。观察舌,可见舌质红,苔少。故辨证为阴虚阳亢,病位在肝肾。

治疗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为主。三甲复脉汤处方修改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沙参、麦冬、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牡蛎、鳖甲、制龟板、地骨皮、炒白芍、阿胶、酸枣仁、柏子仁、甘草灸,65,438±04剂/日,6

第二次就诊时,王先生抱怨睡眠状况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安眠药可以减到半片。他仍然疲惫不堪,脸色暗淡无光,舌头泛红,皮毛薄而白。考虑到按照之前的方子调理已经有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养阴,就告诉他继续服用上述14剂量,尽量停用安眠药。

第三次就诊时,可以看到我们精神很好,脸色微微红润有光泽。我们可以在服药后30分钟内迅速入睡,平均每晚可以睡6小时左右。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好于之前。所以之前的方子去掉了地骨皮,加了生龙骨和合欢皮,继续隔日服用30剂,1剂,以巩固疗效。随访显示,调理期睡眠已逐渐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一般来说,失眠的治疗需要以阴阳为总纲,把握疾病本质,正确辨证,否则容易被复杂的症状所迷惑,导致失眠持续时间较长。只有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运用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审视病因,灵活思考,不拘泥于一面一药,不局限于一脉一病,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希望以上相关内容表达能让更多的朋友受益,需要辩证指导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