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茯苓别名5来源与产地6性味与归经7功能主治8茯苓用法用量9茯苓的药理利用10化学成分11。功能12参考附件:1方剂使用中药茯苓2中成药使用中药茯苓3古籍中的茯苓1拼音bái fú líng

2英文参考白茯苓[湘雅医学词典]

3.总结一下茯苓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苏文玄寂的原病证,是《神农本草经》[1]中记载的茯苓的方剂名称。

4茯苓别名茯苓、茯苓、茯苓[2]。

5来源和产地茯苓的干燥菌核(Schw。)多孔菌科的狼[2]。主产于安徽、湖北、河南、云南[2]。

6性味甘、淡、平[2]。入心脾肾经[2]。

7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2]。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咳,纳差,便秘,腹泻,头晕,心悸,失眠,梦遗,尿浊,带下[2]。

8茯苓用法用量:9 ~ 15g [2]。

9.菌核外皮微红的部分称为茯苓,用于改善水利,治小便不利、尿浊、腹泻[2]。

10化学成分本品含去乙酰茯苓酸、茯苓酸、牙酸、去氢牙酸、松脂酸等三萜类化合物,以及β茯苓多糖、麦角甾醇、卵磷脂[2]。还含有辛酸等脂肪酸和无机元素[2]。

11的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