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吴茱萸别名:吴茱萸、茶辣、辣椒,味:苦、温、有毒,归入肝经、胃经,可用于治疗呕吐、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经行腹痛、经行泄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疮、牙痛、湿疹等。
祛肝经吴茱萸,散苦散寒,入肝经,既散肝经寒邪,又散肝气郁结,是治疗肝寒气滞之痛的主药。
1,与生姜、人参同用,可治厥阴头痛、干呕涎沫、苔白脉迟等。
2.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用,治冷疝气、腹痛;
3.可与桂枝、当归、川芎配伍,用于治疗虚寒血瘀所致的痛经。
4.与木瓜、紫苏叶、槟榔等配伍。治疗因寒湿引起的脚气肿痛,或冲入腹部。
散寒止痛吴茱萸味辛、苦,善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还能抑酸止痛。
1,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腹痛呕吐;
2.可与半夏、生姜同用,治疗因外寒侵袭、胃失和坠而致的呕吐;
3、与黄连配伍,可治肝郁火旺,肝胃不和之胁痛苦味,呕吐吞酸。
吴茱萸性味辛热,能温脾肾,助阳止泻。是五更中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药。常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如申思丸(注解女性的良方)。
抗菌吴茱萸的醇提取物对蛔虫有明显的作用,其煎液经试验对霍乱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吴茱萸水提取物对絮状表皮癣菌、奥杜邦微囊藻等11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吴茱萸别名:吴茱萸、茶辣、辣椒,味:苦、温、有毒,归入肝经、胃经,可用于治疗呕吐、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经行腹痛、经行泄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疮、牙痛、湿疹等。
调节神经系统吴茱萸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其醇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从吴茱萸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镇静睡眠的作用。
吴茱萸的用药禁忌是1。吴茱萸的药用功能很多,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服用。其中阴虚火旺的人不能用。比如行气、烧火、目暗、生疮、脾胃虚弱、暑热的人不能服用。
2、《本草经注》:“我真行。”邪恶的丹参,消食,粉笔,害怕紫色的应时。"
3、《本草》:“肠虚尤忌。”
4、《提纲》:“去气、去火、昏目、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