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强出生在哪里?

陈阿江

陈阿江,男,出生于1963。199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社会学博士毕业。

中文名:陈阿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

职业:应用社会学专业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代表作品:二次焦虑与癌症村调查。

性别:男

个人简介

陈阿江,男,江苏吴江人,1963。199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应用社会学博士。现为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4年在河海大学移民研究中心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在社会学系工作。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应用人类学研究所做访问研究,2008年8月至6月在日本爱知大学做讲座。

社会公益服务

现任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城市化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移民研究、社会评价等领域。

科研成果

目前正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基于太湖和巢湖流域几个村庄的经验”等多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农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完成研究项目20余项。

讲座课程

讲授中国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方法(ⅱ)、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导论、环境社会学、项目社会学。

主要出版物

1.什么是环境社会学——中外学者访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主编)。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第一作者)。

3.癌症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第一作者)。

4.次级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水稻种植的演变及其环境后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第一作者)

6.健康风险视野中的健康风险,雪海,2017(1)。

7.旅游村餐厨垃圾的就近处理与利用,鄱阳湖学报,20016(5)。(第一作者)

8.复合农业的探索与效应,中国社会科学(内部稿),2016(2)。

9.移民回归图书馆的“黑色家庭”岁月——以庐山水库易贝村移民回归为例,西北A&F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第一作者)

10.技术呈现,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与治理转向,社会学评论,2016(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10)。

11.“未搬迁的乡村关系——浅析金镇搬迁对商业活动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第一作者)

12.农村环境治理:健康与生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6。

13.技术如何拓展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探索与争鸣,编号11,2015。

14.环境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人大转载社会学全文2016(3);新华文摘(网络版)2016(4)

15.“留村为村”后的环境问题及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3)。

16.以村为研究单位探索癌症病因。雪海2015(4)。

17.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江苏社会科学,2014(5)。

18.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2014。

1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处理没有过时,中国社会科学报,A08,6月14。

20.《走出垃圾焚烧发电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报,2065年3月438+04,A08版。

21.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3-5-31(第一作者);

22.“留”还是“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江海学报》,2013(1)(第一作者);

23.癌症村内外,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4.游牧“小农”及其影响和后果,雪海,2013(1)(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6);

25.肺癌高发原因分析:基于社会学的调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第二作者);

26.从“内”与“外”的角度看癌症村,《中国社会科学》(内部稿),2012(6);

27.巨变:中国环境60年,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8.探索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8-3;

29.农村垃圾处理:传统生态精华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3;

30.癌症污染认知与风险应对——基于部分癌症村的经验,雪海,2011(3)(第一作者);

31.“村民如何化解环境健康风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第一作者);

32.“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与后果——以环境保护与毛集皮革产业发展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版)2011(3)(第一作者);

33.从环境问题看现代性的困境,绿叶,2065 438+00(8);

34.生态意识:引领环保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13;

35.水污染的社会文化逻辑,雪海,2010(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0(7);

36.再论人水和谐——太湖、淮河流域生态转型的机遇与类型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9(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9(1);

37.治水的新认识——历史上几个治水案例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8.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下的企业行为辨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9.水污染的社会文化机制探究(访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0.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的分离——太湖流域工业污染的一个解释框架,雪海,2008 (4):

41.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浙江学术期刊,2008(4);

42.《论人与水的和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版),2008(4);

43.从外源污染到内源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雪海,2007(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

44.移民安置效果的差异及其原因——L站与W站移民安置类型的比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5.中国社会学与人口迁移协会。人类学,第38卷,第3期/2006年春季;

46.非自愿移民的自愿安置——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库移民安置策略研究,雪海,2006(1);

47.农业开发项目中的机构设置——以中国水产开发项目社会评价为例,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版),2005(3);

48.“非自动移动的人从_ _移动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9.劳动力制度变迁与苏南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0.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51.《技术愚蠢的社会学阐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2.《社会评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雪海,2002(6)《NPC复印报刊社会学》,2003(3);

53.西部农村发展的铁三角,西部开发,2001(7);

54.水库移民社会保障研究——以T水电站S库区移民社会保障为例,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55.土地资源约束下的农村经济发展,雪海,2001(2)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2001(8);

56.非自愿移民的社会融入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0(6)人大社会学复印报刊资料,2001(3);

57.水污染的社会学解读,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0(6);

58.《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59.从农村劳动力外流看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变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0.《论农村技术进步的一般机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8(7);

61.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社会学研究1997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7(3);

62.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与战略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1997(5)。

主要研究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基于太湖和巢湖流域多个村庄的经验”(2012-);

2.国家社科基金“人水和谐机制研究——基于太湖和淮河流域的实地调查”(2007-2011)

3.南京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15)评价

4.河南省移民办公室“河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监测评估(信阳部分)”(2014)

5.河南省移民办“河南省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监测评估(洛阳部分)”(2013)

6.华东勘测设计院白鹤滩水电站社会影响及社会稳定研究(2013-2015)

7.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评价研究”(2012)

8.中国科协“城市化进程中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和组织模式研究”(2010-);

9.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少数民族移民安置研究》(2009-);

10.江苏省社科基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学分析”(2004-2007);

11.内蒙古交通厅“世界银行贷款内蒙古贸易运输项目少数民族发展监测与评估”(2005-2009);

12.陕西省交通厅《世界银行贷款陕东南公路项目社会评价研究》(2005);

13.世界银行/欧盟“长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社会评估”(2004年);

14.山东省临沂市发展计划局《亚行贷款山东省临沂市垃圾项目社会评价及移民安置》(2004年);

15.山东省临沂市发展计划局《亚行贷款山东省德州长源纸业公司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研究》(2004);

16.内蒙古交通厅“世界银行贷款内蒙古公路项目社会评价”(2001)。

主要获奖成果

1.次要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一个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获2014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为2009级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为陈阿江)。

3.高效生态农业的起源、发展与社会效益——湖北潜江市“虾稻”综合养殖技术调查,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作者为徐天红,2016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指导老师为陈阿江)。

4.《社会研究方法》,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010);

5.“场与学的互动——社会学硕士培养的创新模式”,河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

6.“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泛长三角地区的水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作者:、黄立、耿彦虎等。,指导老师:陈阿江);

7.“从外源污染到内源污染——太湖流域水环境恶化的社会文化逻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奖(2007);

8.“本土专家的愚人技术及其效益”,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作者:陈涛,指导老师:陈阿江);

9.《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

10.《苏南发展中的劳动制度变迁》,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