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毒死蜱和苦参碱可以混用吗?
同义词毒死蜱一般指毒死蜱。
毒死蜱又名毒死蜱、毒死蜱,化学名: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白色结晶,有轻微硫醇气味。非全身性广谱杀虫剂和杀螨剂在土壤中极易挥发。[1]
中文名
毒死蜱
外国名字
毒死蜱
分子式
C9H11Cl3NO3PS
分子量
350.59
CAS号
2921-88-2
MDL编号
MFCD00041800
EINECS数
220-864-4
RTECS编号
TF6300000
密度
1.398(克/毫升,25/4摄氏度)
熔点
42.5~43℃
沸点
200℃
简介
WinID:0BV2[1-3]
中文名:毒死蜱
英文名:毒死蜱标准
别名:毒死蜱;莱斯本;白蚁清除;氯吡格雷;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盐
英文别名:氯吡磷;;毒死蜱溴丹;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
分子式:C9H11Cl3NO3PS。
分子量:350.59
物理属性数据
说明:白色晶体,有轻微的硫醇味。
密度(克/毫升,25/4℃): 1.398。
熔点(℃): 42.5-43
沸点(℃,大气压):200
折射率:1.56
闪点(℃): 181.1。
水溶性:微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4]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77.23[1]
摩尔体积(立方米/摩尔):236.7
等渗比容(90.2 k): 637.9
表面张力(达因/厘米):52.7
极性(10-24cm3): 30.61。
毒理学数据
测试方法:口服[1]
摄入剂量:300mg/kg。
测试对象:人-人
毒性类型:急性
毒性作用:1。神经和感觉异常,2。肌肉无力,3。昏迷。
试验方法:口服。
摄入剂量:82毫克/千克
试验对象:啮齿动物-大鼠
毒性类型:急性
毒性效应:除了详细的毒性和副作用报告外,没有其他致死剂量值。
测试方法:吸入
摄入剂量:200毫克/立方米/小时。
试验对象:啮齿动物-大鼠
毒性类型:急性
毒性效应:除了详细的毒性和副作用报告外,没有其他致死剂量值。
安全术语
s 1/2锁好,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1]
请将其锁好,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s45如果发生事故或感觉不适,立即就医(尽可能出示标签。)
如有意外或不适,立即就医(如有可能,出示其标签)。
s60该材料及其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该物质及其容器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s 61避免释放到环境中。请参考特殊说明/安全数据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请参考特殊说明/安全数据表。
风险术语
r25吞食有毒。
吞食有毒。
r50/53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可能对水环境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质量标准
项目名
指数
原药含量:% ≥
95.0,96.0,97.0,98.0
湿度:% ≤
0.2
产品特性
1.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功效,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的各种嚼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该混剂配伍性好,可与多种农药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如毒死蜱和三唑磷混剂)。
3.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剧毒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氧乐果等)的首选。).
杀虫谱广,易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对地下害虫有特效,持效期30天以上。
⒌ It无内吸,保证了农产品和消费者的安全,适用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5]
作用机理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属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4]
3.抑制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胆碱酯酶(ChE)活性,破坏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异常兴奋、痉挛、瘫痪和死亡。
广谱杀虫
注册作物防治对象、注册剂量和商品剂量的使用方法
稻飞虱每亩均匀喷洒茎叶70~90毫升。
稻纵卷叶螟平均每亩喷洒茎叶70~90毫升。
每亩均匀喷洒水稻螟虫茎叶70~90毫升。
稻瘿蚊在苗叶期1和本田分蘖期每亩喷施300~360毫升,或用细砂15 ~ 20公斤。
将柑橘树蚧虫稀释1000~1500倍均匀喷洒在茎、叶上。
苹果蚜1500倍液稀释,在蚜虫发生期均匀喷洒。
荔枝蒂蛀虫稀释65,438+0,000 ~ 65,438+0,500倍,每20天和荔枝、龙眼采收前7-65,438+00天施药一次。
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3龄前均匀喷洒在45 ~ 60ml幼虫的茎叶上。
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3龄前均匀喷洒幼虫50~75毫升。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3龄前均匀喷洒幼虫100 ml。
十字花科蔬菜的成虫:每亩均匀喷洒45 ~ 60毫升;幼虫:2000倍稀释液,每亩300公斤稀释液。
一亩韭菜根蛆用250 ~ 300毫升水1000公斤或每亩用400 ~ 500毫升灌溉水沿根部灌溉。
麦蚜发生高峰期,以15 ~ 25ml/亩均匀喷洒。
每亩油菜粘虫40~50毫升,均匀喷洒在3龄幼虫面前。
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本品对柑橘树的安全间隔期为28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水稻的安全间隔期为15天,一季最多使用两次。
该产品对蜜蜂、鱼和蚕等水生生物有毒。施药时应避免对周围蜜蜂的影响,在蜜源作物、蚕房、桑园花期禁用。远离水产养殖区,禁止在河流、池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
3.本品对苗期瓜类、烟草、生菜敏感,请慎用。
4.使用本产品时,请穿戴防护服和手套,以避免吸入液体药物。使用后,彻底清洁设备,掩埋或焚烧包装袋,并立即用肥皂洗手和洗脸。
5.苯醚甲环磷虽然是低毒农药,但使用时要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如果是意外中毒,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情况,用阿托品或解磷定治疗,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6]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7.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为了保护蜜蜂,应避免在花期。
8.各种作物在收获前都应该停止。
安全运转
中毒症状:抽搐、痉挛、恶心、呕吐等。[4]
误食:用清水漱口,不要自行呕吐,并带此标签到医生处诊治。医生可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注意迟发性神经毒性;意外吸入:应将患者移至通风处;意外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远离儿童和其他无关人员,并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不应与食物、种子和饲料一起储存和运输。运输过程中要求防潮防晒;装卸时,禁止开玩笑、吃喝、吸烟。
应用技术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农药,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特别是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相关应用技术介绍如下:[4]
一、产品特点:
1.目前,我国毒死蜱有乳油、颗粒剂、微乳剂等剂型。其中40.7% EC(同顺-顺,莱斯本)含量最高;大部分是40% EC(毒丝、新农宝、伯乐),EC使用最有效。5%颗粒剂(佳思本)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瓜类地下害虫,是替代高毒农药3%克百威颗粒剂的优良品种。30%微乳剂正在逐步推广。
2.毒死蜱是一种有毒农药,对鱼类和水生生物有剧毒,对蜜蜂有毒性。在叶片上的残留期一般为5~7天,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对大部分作物无害,但对烟草、番茄叶面喷施敏感。
3.目前,当第五代褐飞虱卵处于孵化期高峰期或田间虫量较低时,可喷洒25%噻嗪酮和40%或40.7%毒死蜱乳油80 ~ 100ml/亩。施药时,田间保持2~3厘米的水层,对密度大、难以向稻基喷洒药液的稻田,用担架式喷雾器大体积喷洒;对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每亩用喷雾器精喷40.7%毒死蜱乳油80~120毫升;对小菜蛾、菜青虫、大豆害虫,使用40.7%毒死蜱EC,用量为每亩80~150 ml进行精细喷洒;40.7%毒死蜱乳油对柑桔潜叶蛾、红蜘蛛、茶尺蠖等害虫的稀释浓度为1000~2000倍。
二、注意事项
1.目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将毒死蜱与噻嗪酮、吡蚜酮混配,提高对褐飞虱害虫的触杀、胃毒和熏蒸效果。2、在晚稻中,更要注意有足够的喷药量,在每亩推荐用量的情况下,用量要随喷药液增减。水稻后期应推荐使用剂量上限,手动喷雾机每亩喷洒50升以上,担架机动喷雾机每亩喷洒300升以上。3、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程,做好劳动保护。4.在粮桑混栽区,要远离养蚕区慎用药物,避免桑叶农药污染和稻田蚕中毒。
苦参碱
苦参碱是通过有机溶剂如乙醇从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物和果实中提取的生物碱。一般为苦参总生物碱,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槐果碱、槐果碱等生物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其他来源为山豆根和山豆根的地上部分,纯品外观为白色粉末。
中文名
苦参碱
外国名字
苦参碱
外馆
白粉
制造
用乙醇处理苦参的干燥根、植株和果实。
使用
利尿作用
农业
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杀虫剂。
CAS号
519-02-8 10236-74-2
EINECS数
209-012-2
分子式
C15H24N2O
分子量
248.37
密度
1.16g/cm3
熔点
77℃
沸点
760毫米汞柱时为396.7℃
闪点
172.7℃
苦参碱的用途
农业应用
农业上使用的苦参碱类农药实际上是指从苦参中提取的所有物质,称为苦参提取物或苦参总碱。近年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它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主要防治马尾松毛虫、茶毛虫、菜青虫等多种害虫。它具有杀虫活性、杀菌活性、调节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
苦参碱作为生物农药的特性:
首先,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具有专一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它只作用于特定的生物,在自然界中能迅速分解,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次,苦参碱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化学物质,对有害生物有活性。组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化学结构相似的基团和化学结构不同的基团的组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再次,苦参碱不易因多种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引起有害物质的耐药性,可长期使用。第四,相应的害虫不会直接完全中毒,但控制害虫数量不会严重影响植物种群的生产和繁殖。这种机制非常类似于化学农药保护的副作用凸显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害虫控制原理。综上四点,可以说明苦参碱明显不同于一般的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非常绿色环保。
基本信息
俗名:苦参碱。
别名:苦参碱、苦甘草、苦参、苦豆根、西豆根、苦平子、野槐根、槐根、干人参、苦骨。
产品名称:绿宝青,白草一号,绿宝灵,绒绿。
毒性:属低毒农药。原药大鼠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均>:5000mg/?。对动物和鱼安全。
提取来源:苦参碱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从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植株和果实中提取的。它是一种生物碱,一般是苦参总碱。其主要成分包括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生物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其他来源是山豆根和苦豆子的地上部分。
外观:纯品苦参碱为白色粉末。
常用制剂:0.3%苦参碱水溶液、1%苦参碱醇溶液、0.2%苦参碱水溶液、1.1%苦参碱粉剂、1%苦参碱可溶性液。
产品特点及防治对象:苦参碱是一种对人畜低毒的天然植物源农药,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毒性和胃毒作用。对多种作物上的粘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化学成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就开始留学,在中国,是1972开始的。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是生物碱。目前国内从苦参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主要有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和苦参碱(C15H24N2O)。异苦参碱(IOs苦参碱,C15H24N2O)、氧化苦参碱(槐醇)、槐果碱(C15H22N2O)和槐果碱(N-氧化槐果碱,C15H22N2O)。苦豆碱、鹰爪豆碱、n-甲基金雀花碱、金雀花碱、BAP-iifolin和脱氢苦参碱。D-异苦参碱(D- Isomatrine)、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l-香豆碱(l-Anagyrine)、l-甲基鸢尾碱、L-Pieris pseudo indigo(Baptifoline)、苦参槐醇(kurarid-in)。C15H24N2O2)、氧化槐醇(C15H24N2O3)、N-甲基靛蓝(C12H16N2O)等生物碱。
黄酮类:苦参中所含的黄酮类多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也有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等。从总黄酮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下表所示:诺曼丁酮(去甲苦参素,C25H28O6),苦参素,苦参素,新苦参素。maackiain(c 16h 12o 5);4-甲氧基-甲基丙烯酸(c 17h 14o 6);三叶青苷(c 22h 22 o 10);去甲脱水淫羊藿素(c20h 18o 6);B(槐黄烷酮B,c 20h 20 o 5););formoronetin(c 16h 12o 4);黄腐酚、异黄腐酚、3,4′5-三羟基-7-甲氧基-8-异戊烯基山奈酚(3,4′5-三-7-甲基-8-异戊烯基kaempferol)等等。茎和叶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
脂肪酸和挥发油:从苦参中鉴定出20种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2.79%,其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48.95%,从苦参挥发油中鉴定出47种成分。
苦参的用途和功能
苦参碱在农业中的应用:
苦参碱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从苦参的根、茎、叶和果实中提取的。它是一种生物碱,一般是苦参总碱。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最高。苦参碱是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害虫一旦接触到这种药物,就会麻痹神经中枢,然后凝结虫体的蛋白质,堵塞虫体的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本品为广谱农药,对人畜低毒,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本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内苦参碱制剂有0.3%苦参碱水剂、0.8%苦参碱内酯水剂、1%苦参碱水剂、1.1%苦参碱粉剂等。这些植物制剂已被用于控制蔬菜、果树和茶叶。
对蚜虫、鳞翅目昆虫、菜青虫、茶毛虫、小菜蛾、绿叶蝉、粉虱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此外,对蔬菜霜霉病、疫病、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关注发展。
需要控制的主要害虫
1.在2-3龄幼虫羽化期,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1000-1500次喷洒马尾松毛虫、胡杨、美国白蛾等各种森林食叶害虫。
2.用800-1200倍的1%苦参碱可溶性液均匀喷洒果树食叶害虫茶毛虫、枣脚蝶、金蛾。
3.菜青虫:成虫产卵高峰期后7天左右,幼虫2-3岁时,施药防治,每亩喷洒0.3%苦参碱水溶液500-700毫升,水40-50公斤。本品对幼幼虫效果好,但对4-5龄幼虫敏感性差。
注意事项:禁止与碱性药物混用。本品速效性差,要做好虫情预测,幼年期施药防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