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产品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概述

冯晓

西南大学11111111111165438+。

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格低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水产中草药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还存在水污染和各种渔药、添加剂的滥用,因此环境保护和鱼产品安全成为束缚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纵观历史,人类出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一直在不断地干预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意识到这种轻率和缓慢的干扰对人类造成的危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协调的必要性。”

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2/3。2002年,中国水产品总量达到4570万吨,水产养殖量达到2600多万吨,养殖方式趋于集约化和现代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弊端也随之而来,比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的出现,让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而且抗生素等药物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1999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被退回,2002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被退回。水产品被拒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1,中草药的发展

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普及,水产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中草药在水产养殖和饲料中的使用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水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被广泛应用,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害虫防治的新方向。

2.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2.1全草有效成分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是中医常用的重要药物。草药是指人们使用的药物。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缓慢、作用时间长的理想的天然环保绿色药物。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了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和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新陈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通过用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的试验,黄颡鱼食用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回味党参、甘草等中草药成分时,不仅增重率提高44.62%,饲料系数降低0.37%,蛋白质效率提高0.4%。

增重率=(最终重量-初始重量)/初始重量*100%

饲料系数=采食量/净增重

蛋白质效率=(最终重量-初始重量)/(总饲喂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00%。

还具有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功能。

2.2中草药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是从自然界提取的天然物质,保留了其天然结构和生物活性。它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功能多样,全面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营养成分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其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多糖、有机酸、营养不良、生物碱和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种有效成分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方式不同。多糖可以刺激网状系统和系统,诱导淋巴细胞和脾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细胞的杀伤活性,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体质。独行菜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和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中草药中含有的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类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小檗碱能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RNA合成。金银花可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繁殖能力。

中草药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动物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双向调节功能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进行平衡调节,直至变得正常,即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同时又受到抑制,直至降至最低水平,既可将DNA异常高的过度合成状态降低到生态状态,又可将DNA合成的抑制状态调节到兴奋状态。直到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都含有多种成分,有的对某个器官、组织有兴奋作用,有的对这个器官有抑制作用。虽然有些中草药含有两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些成分调节一个器官和组织的不同系统,起到反向调节作用。

几种常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养殖疾病

3.1大黄。

又名锦缎、黄亮、别名将军、盛骏、马蹄黄等。,它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根和根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其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效果最好,有收敛、止泻、升高血小板、促进凝血等作用。可用于烂鳃、出血性疾病、秃白口病等。用法:全池喷洒,通常用量为2.5~3.75ppm,使用前按1: 20的比例用0.3%氨水,室温浸泡12 ~ 24小时,将药液均匀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类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 ~ 1.5ppm与浓度为0.5ppm的硫酸铜合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 ~ 10g/kg鱼、大黄研磨成细粉混入饲料,每日1次,连用3天,可预防粘细菌病;用硫酸铜(0.7ppm)喷洒7天对治疗草鱼出血病有效。也可将大黄2.5克、黄柏1.5克、黄芩1克、盐5克与饵料混合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此外,肠炎、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口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疗效。

3.2蒜。

是百合科葱属植物,鳞茎入药,有特定的辣味和蒜味,有效成分为大蒜。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止痢、驱虫、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道疾病。用法:鱼用大蒜0.5 ~ 65,438+0公斤,饲喂饲料6天。如果加入等量的盐,可以提高其功能,用于防治烂鳃病和肠炎。大蒜晒干加水煎煮,鱼体以10 ~ 30 ppm的浓度浸泡1小时,可杀死凤尾鱼,预防鲤鱼立鳞病。

3.3.地锦草。

红茎草,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折断后有乳白色奶状液体流出。地锦草中含有黄酮类和没食子酸,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止血和中和毒素。适应症:鱼类肠炎和烂鳃病。用法:每100公斤鱼,煮干品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 ~ 2500克),药渣停于饵料中投喂,每日2次,3天为一疗程。给药前应在池边洒满20ppm石灰乳,效果更佳。

3.4.菖蒲。

著名的聚水草、菖蒲、蜈蚣、菖蒲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品含1.5 ~ 3.0%的芳香挥发油,主要含有辛醇、辛酸、甲基丁香酚、避风萜类等。,并含有无定形的苦味。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肠炎、红皮病、烂鳃病、水霉病等。用法:每亩水深1m,将4 ~ 5kg切碎的菖蒲和4 ~ 5kg蓖麻叶包裹在10kg松叶周围,扎成2 ~ 3捆,放在索饵场和上风口进水口,浸入水中,每天翻一次,促进其腐烂。每亩水深1.3 ~ 2.5公斤菖蒲和0.5 ~ 1公斤盐的水体,可全池喷洒,治愈水霉病。

3.5.苦楝。

著名的楝树,楝科落叶乔木,高15 ~ 20m。喜欢在野外,森林边缘等地方。本品含有川楝素、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具有杀虫和杀菌的作用。用于防治寄生鳃部疾病,以及凤尾鱼、鳊鱼、毛细线虫、轮虫、隐鞭毛虫等。用法:用10 ~ 12.5公斤水深每亩1m的马尾松、苦楝的叶、皮或果实,切碎煮汁成12 ~ 25公斤,撒遍全池,每天一次,连续2 ~ 3天。取苦楝枝叶30 ~ 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肥,5 ~ 7天后取出残渣,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

3.6.五倍子。

又名贝子、白药汤、白虫仓等。,是漆树叶片上的干瘿,被五倍子蚜虫寄生。含有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杀菌能力强,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白头口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色皮肤病和红皮病。用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溶解,再用池水稀释,洒满池水。通常的量是2 ~ 4ppm。

3.7.牛油。

著名的油籽树,白乌桕和子木树都是落叶树。其果实和叶片具有解毒、消肿、杀菌的功效,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口蹄疫。用法:每50公斤鱼,将乌桕叶干粉250克拌入饵料中制成药饵,可连续投喂3 ~ 6天,防止鱼烂鳃病;也可以按4ppm计算干树叶粉用量,用20倍饱和石灰水溶液混合,浸泡6 ~ 12小时,然后洒满池水。

3.8.黄芩。

它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它含有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素五种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素等。黄芩具有抗炎、镇静和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鳃病、疖病、印刷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尾柄病等。用法:将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碎,用水浸泡24小时,煎煮三次,直到水溶液的浓度为65,438±0%,每天一次全池喷洒,连续三天。

3.9.黄连。又名鸡爪莲、川莲、威廉、土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抗菌、消炎、解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3.10,黄柏。又称木材、树皮、柏树、落叶树。以树皮入药,具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黄柏、黄芩、黄连、板蓝根、大黄晒干(合用或单用),鱼每公斤5克,磨成粉,与盐5克混合,每日一次,或制成药饵,连服7天。

3.11姜。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至100cm,含有姜酚、姜烯等挥发油,性质温和,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消炎的作用。把姜汁涂在鱼的伤口上。

3.11簧片。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具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按每万种鱼计,用芦根5斤,蒜0.25斤,盐0.25斤。打成肉酱。混合或制成药饵,每日两次,连续投喂4-6天。

4.中草药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4.1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作用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季节、时期采集的中草药有效成分差异很大,很难准确评价和控制其产品质量。目前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确保生产质量稳定的成型产品,

4.2科技含量低目前大部分的中药材,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都还停留在原粉和汤剂,很少有精制品,所以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发展。

4.3对中草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多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此,有些研究一般局限于评价中草药饲料的效果,讨论其对水产动物增重和抗病力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日益增多,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环保要求,因此中草药的使用越来越多。今后中草药的使用应适应水生动物的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作用规律、转化过程、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尽快搞清鱼药、中草药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规律以及药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中的保存期和残留,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存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的普及,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将越来越多,中草药将成为中国传统的灵魂瑰宝和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走向世界。

参考

1.李登来水生动物病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31-44

2.魏清河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

3.王全谢先生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水产科技信息2006(4)163-168

4.胡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科技信息2006(5) 217-221

5.刘永奎引诱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淡水鱼2006(7)62-63

6.褚晓琳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水利与渔业2006(5)60-62

7.田海军对杨铮渔业中草药复方疗效的研究概况等。水利与渔业2006(6)78-100

8.孙克年林产中药防治鱼类恐怖症养殖与饲料2006(9)22-24

9.马汉清玉林黄颡鱼养殖试验及不同中草药添加剂的投喂2006(12)54-56。

10.曹克举以出色的水产养殖而闻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