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脑颅(脑积水)这种儿科常见病?

总结脑积水是指脑脊液体积增大,导致颅内压升高的一种疾病。如果这种疾病发生在颅缝融合之前,往往会因为颅骨增大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颅缝已融合,颅骨可能不明显增大,但颅内压明显增高。多见于6个月至7岁的儿童。脑积水是脑脊液循环障碍、吸收障碍和脉络丛分泌过多。主要原因是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痛。

这种病中医上叫颅骨切除术,指的是孩子的颅骨没有正常解开。是小儿虚弱症状之一,常伴有五滞、五软、饱胀、抑郁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胎胆不足、肾气不足,或出生后久病所致;还有后天失调,脾虚湿盛;肝火炎,髓热毒郁,水蕴脑络所致。其位置主要在脑,常累及心、肝、脾。

1的待遇。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是面色白,囟门扁平或凹陷,自汗,肢冷,畏寒,唇淡,舌胖嫩,苔白滑,脉迟或弱,指纹淡。防遗补肾地黄丸由熟地黄45g、山茱萸30g、茯苓24g、山药24g、牛膝24g、泽泻15g、丹皮鹿茸15g组成。

功效补肾填髓,温补元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处方及解决方法:熟地,滋阴补肾,填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排浊,牡丹皮清肝泻火,三味药共补中焦,祛邪补之,可控制养阴药滞之弊;牛膝滋补肝肾,强筋骨;鹿茸补肾益精。诸药合用,起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根据陈述,如果颅骨越来越大,烟囱门明显隆起,这是由于肾虚和大脑积水所致,如果五苓散结合温阳利水法治疗,标本兼治,疗效更好。头大脖子软,支撑不住,因为肝脏不是主要肌肉。加入杜仲、续断和五味子;肝肾不足引起的眼球震颤、斜视或视物模糊,可加入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菊花;肢体急性痉挛,水无木,肝阳上亢,生牡蛎、白芍、天麻、钩藤;久不愈失阳者加紫河车、鹿茸。

2.阴虚髓热证的主要症状是面色萎黄,午后潮红,盗汗,怕热,易怒,口干,手足热,便秘,舌红暗,苔黄疏,脉数,指纹紫或蓝。防己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1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组成。

功效:滋阴清热,滋补肝肾。

用法是末,炼蜜是丸,大如梧桐树。每次6克,空腹温开水送服。

方中重用地黄滋阴补肾,益髓填精;山茱萸补肝肾;山药益脾阴,均可固精;泽泻长于祛湿化浊;牡丹皮清泄火;茯苓轻渗脾湿。

注:发热者加栀子、黄芩、黄连、大黄;惊悸者,加琥珀粉、珍珠母;便秘加当归、制首乌、麦冬;对于心室梗阻患者,加入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和地龙。若阴虚火旺,肾阳不足,则益阳求阴,河车制丸。

3.脾虚水泛证的主要症状是面色萎黄或苍白,睡眠时眼睛外露,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淡胖,苔薄白或腻,脉细或缓而无力,指纹淡。处方一:附子理中丸、五苓散;修改出处1:《小儿困方论》、《伤寒论》;人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制附子9克,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15克,桂枝6克。

健脾祛湿,升阳利湿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泽泻作为一种性味甘微寒,直达膀胱经,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渗透性轻,利尿作用增强;白术健脾燥湿,培土控水;桂枝不仅能解除太阳的外邪,还能帮助膀胱内部气化。附子、干姜用于散寒;人参和炙甘草能补益脾气。

据说脾虚易食滞,加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对于便溏,加入车前子、山药、菟丝子;呕吐患者加半夏、竹茹、生姜;对于心室梗阻者,加丹参、桃仁、川芎、地龙。

4.热毒壅盛证的主要症状是囟门高、头胀、发热无汗、面唇红、大便干燥、小便黄,甚至抽搐、斜视、舌红苔黄、脉滑或病、指纹紫滞。方一的西递罗清饮由水牛角12g、生地4.5g、连翘4.5g、赤芍4.5g、灯心草6g、牡丹皮6g、桃仁9g、白茅根汁姜汁组成。

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功效。

用法:鲜草根茎30克,灯芯1.5克,水煎服代替水煎服,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内服。

方杰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直入血;生地、赤芍、牡丹皮、桃仁清热、凉血活血、滋阴生津;连翘清热解毒;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白茅根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姜汁解毒,缓解药物。

声明称,对于胸闷呕吐、舌红苔黄者,加瓜蒌、黄连、川贝(即小辛雄汤);便秘患者,加大黄;如果肝经盛热,两眼发青,用泻青丸;心室梗阻者加水蛭、冰片;惊风加全蝎、钩藤、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