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止痛的良药吴茱萸是什么?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有一种草药叫吴茱萸。当时吴国是个小国,每年都要向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使者送吴茱萸进贡,但贪婪的楚王喜欢金银珠宝,大怒,不让吴国使者说句话,把他赶出了王宫。当时楚国有个医生叫朱,是吴国使者的老朋友,就把他接回家。吴使细述吴茱萸是吴的一等药材,能治胃寒腹痛,止呕止泻。听说大王有腹痛的旧病,我就献上了,没想到大王竟然...朱医生好心安慰他,把吴茱萸留下来保管。次年,楚王因感冒突然复发,腹痛,出冷汗。满清的文官们不知所措。朱医生见机会来了,赶紧把吴茱萸煎了,献给楚王,药就治好了。楚王大喜,赏赐吴大夫,并问药源。朱博士提到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的事。楚王后悔了,派人向吴国道歉。几年后,楚国发生瘟疫,全国到处都是腹痛呕吐的病人。吴茱萸救了很多人的命。看到帮了大忙,楚王下令奖励朱博士。楚国人民为了感谢朱大夫,把吴茱萸改名为吴茱萸,后来医学家在朱字前加了一个草字头,正式命名为吴茱萸,一直沿用至今。

吴茱萸,主产于江南,又名曲腰子、富奇里椒、茶辣、臭泡子。生于温暖地区的山地、路旁或疏林。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高2.5 ~ 8米。幼枝、叶轴、叶柄和花序均为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叶对生,小叶5 ~ 11,长圆形或卵圆形,长5 ~ 14厘米,宽2 ~ 6厘米,顶部稀疏毛,底部白色绒毛状毛,具透明腺点。花单性,密集成顶生圆锥花序。骨赘果实紫红色,腺点厚,每个果实含1粒种子。花期6-8月,果期9-65438+10月。

吴茱萸果实中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柠檬内酯、辛弗林、吴茱萸碱等。其味辛、苦、热,微毒。具有散寒止痛、减少不良反应、止呕、壮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绞痛、脚气、痛经、胃脘痛、呕吐、吞酸、口疮等。

体验选择:

①治疗脚气疼痛,使人感到风湿,脚痛难忍,肌腱浮肿:吴茱萸10g,紫苏叶10g,槟榔7个,陈皮30g,木瓜30g,桔梗15g(去芦),生姜650(和皮)。将药研末,水煎,每日五时服,每次3 ~ 5次。

②牙痛的治疗:少量吴茱萸用酒煎服,含漱。

③高血压的治疗:将吴茱萸研成粉末,每次服用18 ~ 30g,用醋敷于双脚,最好在睡前,用布包好。一般敷一次,重的敷2 ~ 3次,可见降压效果。

④治疗胃脘痛呕吐的酸水:吴茱萸1g,黄连6g,水煎。每日2 ~ 3次,一日一剂。

⑤治疗呕吐便秘:吴茱萸5克,干姜2克,水煎服,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