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采访记者

[对话]以国家战略发展中医药

医药经济新闻:在今年的“两会”上,您呼吁国家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中国医改中的作用。你认为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什么?

魏:中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最直接、最困难的问题是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如何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行业运行的监管。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是中药可持续发展和推广的关键。

医药经济新闻:您曾经说过,中医药基础研究单靠企业是不可能取得突破的,但是现在国内企业非常分散,规模也很小。在这个问题上你有自己的想法吗?

魏:目前中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存难度大,在的投资就更有限。虽然中药产值从1985到2008年实现了从23.6亿元到2000亿元的突破,增长了90倍左右。而中医的技术并没有大的突破,大部分还处于低水平重复的阶段。国家应在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几个国家级的中药基础研究基地,如研究每种中草药的基本成分和检测方法,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生产企业和R&D企业享用,避免因多个研究项目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医药经济新闻:从政策层面来看,您认为我国医药企业最需要的产业支持和社会环境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从奖金的管理实践来看,你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魏:目前,扰乱行业商业规范的最大问题是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上出现更多假冒伪劣产品。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是行业顽疾。为此,我还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药品质量进行专项调查,加大对假冒伪劣药品的打击力度,净化药品市场,确保我国药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确保我国医改的顺利进行。

医药经济新闻: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基本药物短缺与我国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和各地扭曲的招标管理方式有关。如何看待理想的定价机制和竞价模式?药物经济学的评价体系是定价的一个方向吗?

魏:我认为一套完善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招标管理办法的核心问题是体现其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一个有效的招投标管理方法不应该仅仅针对招投标,尤其是在国家统一定价相对合理科学的情况下,更不应该把价格作为招投标的评价指标。如果基本药物或医保目录的国家统一定价还是以招标为主,必然会出现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最终没有人能够长期支撑负利润运行,就是便宜的常用药会时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