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制剂和剂型2017
第6节注射
一、注射剂的特点和分类
(一)注射的特点
该注射剂疗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适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产生局部或延长的药物。
效率的作用。有些注射剂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方便,注射痛苦;其质量要求高,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特殊的
设置条件和设备,费用较高;一旦注射到体内,其生理功能很难逆转,使用不当非常危险。
(2)注射剂的分类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缩液。
1.注射剂:用于静脉滴注的大容量(一般不小于100ml,除非另有说明)注射剂,又称输液。中药注射剂
一般不适合做混悬注射液。
2.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冻干法制备的生物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也可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
3.注射用浓缩液
二、热原
(1)来源及致热特性:热原是指温血动物注射后可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制药?Thermogen?通常情况下。
指细菌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可引起特殊的热原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
能产生热原,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最强。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重要的致热物质。其中脂质
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二)热原的基本性质
1.耐热性;2.水溶性;3.非挥发性;4.过滤;5.吸附能力;6.其他性质:热原可被强酸强碱破坏,也可被
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破坏,也可被超声波和一些表面活性剂灭活。
(3)热原污染的途径和去除方法
1.污染热原的途径
(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2)原辅材料
(三)容器、器具、管道和设备;(4)准备过程;(5)临床应用流程。
2.去除热原的方法
(1)高温法:将耐热器皿清洗干燥后,在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酸碱法:玻璃容器可用重铬酸钾和硫酸洗涤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
(3)吸附法:活性炭对热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也有过滤、脱色的作用。此外,活性炭可以与白泥结合。
去除热原。
(4)离子交换法: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
(5)凝胶过滤法
(6)超滤法:常温下,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热原可被超滤膜截留去除。
(7)反渗透法:选择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去除热原。
第三,注射液的溶剂
(一)制药用水的种类和应用
药用水因适用范围不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注射用无菌水。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是饮用水。
用水。
1.饮用水:通过净化天然水获得的水。饮用水可用于冲洗药材和粗洗药物器械。除非另有
除规定外,还可作为饮片的提取溶剂。
2.纯化水:通过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或其他适合饮用水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制备常用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用于提取和溶解中药注射剂、滴眼液等灭菌制剂中使用的饮片。
代理人;它也用作非无菌制剂的提取溶剂。用于制备口服和外用制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非无菌制剂器皿的精细清洁
水。不得使用纯化水制备和稀释注射液。
3.注射用水:纯化水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要求。注射用水可用于制备注射剂和滴眼液。
试剂和容器等溶剂或稀释剂的精细清洗。
4.注射用无菌水:按注射液生产工艺配制,不含任何添加剂。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
溶剂或注射用稀释剂。
(2)注射用水和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pH值应为5.0 ~ 7.0;
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以大豆油为主,酸值不大于0.2;皂化值应为188 ~ 195,碘值应为126 ~ 140。
四。注射用添加剂
(-)添加具有药物溶解性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的添加剂是增溶剂、助溶剂或混合溶剂。
除非另有说明,静脉注射时应谨慎使用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的注射液中不得加入增溶剂。
常用的增溶剂有聚山梨酯80、胆汁等。常用的助溶剂是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300或400。
(2)防止药物氧化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1.抗氧化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其中,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常用于碱性溶液,亚硫酸氢钠和焦亚硫酸钠常用于酸性溶液。
2.惰性气体:常用的惰性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3.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乙二胺。
四乙酸钠(EDTA-Na2)等。
(3)调节渗透压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任何与血浆和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注射大量低渗溶液会导致溶血,因此应调整大容量注射液的渗透性。
渗透压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添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等。调整方法包括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1.冰点降低数据法
血浆的冰点是-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的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1g药物等渗的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3.等渗溶液和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同的溶液。
等渗溶液和等渗溶液有不同的定义。等渗溶液不一定等渗,等渗溶液不一定等渗。必要时加入葡萄糖和氯化钠。
调节至等渗溶液。
(4)调节pH值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注射剂的pH值一般要求在4.0-9.0之间,但同一品种注射剂的pH值允许差异范围不得超过2.0,且应给予大剂量。
注射液的pH值应接近中性。常用的调节pH值的添加剂有盐酸、柠檬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磷酸。
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5)抑制微生物增殖的添加剂及其应用。
可将合适的抑菌剂加入多剂量包装注射剂中。
脑池、硬膜外腔和椎管内使用的静脉给药和注射液不得添加抗菌药物。
常用的抑菌剂有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六)镇痛附录及其应用:常用的镇痛药有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
五、半成品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用半成品通常包括中药饮片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组合物和提取物。
用活性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活性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结构清晰的组分含量应不低于总固含量。
60%.
六、输液、乳剂注射液和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输液药物的特点和分类
1.输液特点:指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的大剂量注射剂(一次给药100ml以上)。
危重和急诊病人。
2.输液分类:包括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和药物输液。
(2)注射乳剂的特点和分类
乳注射液是指由脂溶性药物制成的油(挥发油、植物油等。)通过加入乳化剂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基或复合(水/油/水)乳剂。
静脉注射用乳剂,简称静脉乳剂,具有某些器官的定向分布和淋巴系统的靶向性。
因此,可将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以增强药物与癌细胞的亲和力,提高抗癌疗效。
乳剂注射液应稳定无相分离,不宜用于椎管内注射;静脉用注射乳剂的粒径为90%
应该在1?m以下,必须不超过5?m的奶滴。
(3)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性和分类
1.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性
适用于对热敏感或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和生物制品。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理解)
七、注射质量要求
(一)注射剂生产和储存的有关规定
混悬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
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
(4)
第七节眼用制剂
一、眼用制剂的特性和分类(理解)
2.眼用制剂添加剂:(1)渗透压调节剂:除非另有规定,滴眼液应与泪液等渗。洗眼剂属于用量比较大的。
大型眼用制剂也应尽可能与泪液等渗。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有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等。(2)pH调节剂:
常用的有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等。(3)抑菌剂:多剂量眼用制剂应加入适当的抑菌剂。常用的抑菌剂有三种。
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乙醇、尼泊金乙酯等。(4)粘度调节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5)其他添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化剂等。也可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剂要求添加。
三、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1)眼用制剂生产和储存的相关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每容器滴眼液的含量不得超过10ml;每个容器中的眼药水量不得超过200ml眼科半固体
制剂每个容器的容量不得超过5g;激活后最多可使用4周。
用于外科手术和急救的眼内注射液、眼内植入物和眼用制剂中不得添加抗菌剂、抗氧化剂或不适当的辅料。
添加剂。并且应该使用一次性包装。
(2)眼用制剂质量检验项目和要求(略)
四、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药物眼部吸收途径
药物在眼部的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角膜和结合膜。
角膜吸收是吸收外用药物的有效途径。
药物通过结合膜的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2.眼用制剂中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眼睑间隙的药物损失
(2)消除外周血管的药物
(3)眼用制剂的pH和药物的pKa:完全解离或完全不可分离的药物不能透过完整的角膜。
(4)刺激
(5)表面张力:滴眼液的表面张力越小,滴眼液和泪液的混合越好。
(6)粘度:增加粘度可延长滴眼液中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