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咳喘、咳痰、水肿、发绀。可以分为代偿和失代偿两个方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该病常年存在,急性发作多见于冬春季。通过适当的治疗,肺心病病程中的大多数环节是可逆的。
,心脏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晚期疾病很关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哮证、痰饮、肺胀、水肿的范畴。病因学和病理学
病变首先在于正气不足,抵抗力低下。邪气侵入人体,肺首当其冲,肺气泄失,产生哮咳。
如果反复感受邪气,肺气虚弱,痰浊停滞,正气长期下降,进一步累及心脾肾。肺伤久必达心,心虚则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发绀、舌暗。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谷不变,痰内生,上涌侵肺,但见痰多;肾主水,
肾虚不能控水,水汽会加重心慌气短;肾主气的吸收,肺主呼吸。肺气要下到肾,肾气可以吸收肺气。如果肾气不足,不能吸收肺气,就会引起虚喘。因此,肺心病的发生在于肺、心、脾、肾的功能失调。
诊断要点
1.他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早期功能代偿,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和呼吸衰竭随病情进展,如心悸、气短、紫绀、头痛、烦躁、谵妄、抽搐甚至昏迷。
2.早期体征为肺气肿、呼吸音减弱、干湿音可闻、心脏浊音边界难以敲出、心音暗淡、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之后出现颈静脉扩张、肝肿大、水肿、腹水。
心率加快等等。
3.心电图早期低电压,心肺P波顺时针转位,电轴向右;晚期右心房和心室肥大。
4.肺部x线检查可显示原发疾病、右心室扩大征,甚至全心扩大。
5.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辩证分类
1.寒痰阻肺症状:咳嗽、喘息气短、乏力、胸闷、痰白稀、倦怠少。舌苔薄白腻,脉滑。多见于肺功能不全并发呼吸道感染。
证候分析:病程长且肺虚脾弱,故倦怠;正能量不足导致寒邪,肺气未宣,痰浊,故致咳喘,痰多;因肺虚痰阻气机,胸闷咳喘加重;
舌苦薄腻,脉弦滑,表现为寒痰内阻。
2.热痰积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稠,咳痰困难,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干。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或弦数。多见于肺功能不全并发呼吸道感染。
证候分析:痰浊化热,痰热阻肺,痰黄难咳;肺气上下,所以发生气短;热伤津液,肺不饱津,故口干尿黄赤;肺与大肠表里,大肠失运,易燥;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都是痰热的内在症状
痰浊症状:恍惚、烦躁,或冷漠、嗜睡,甚至昏迷,或四肢抽搐、咳嗽、气短、咳痰不爽。舌质暗红或紫,苔白或黄,脉细滑。多见于肺性脑病。
证候分析:痰迷、气闭,故见恍惚、烦躁、淡漠、嗜睡、昏迷;痰浊导致肝风,故可见肢体抽搐;痰郁于肺,气机升降,故见咳嗽、气喘、气短,咳痰不爽;舌质暗红或淡紫为血瘀之征,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为痰浊之征。
4.肺肾气虚症状:短咳气短,运动后加重,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白稀,不能咯出,胸闷,心悸,多汗。舌淡或暗,脉沉细。
证候分析:肺虚无主气,肾虚不能纳气,所以运动后气短加重,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肺气不足,不能宣肺养津,所以咳嗽,痰白,无力咳出;肺病影响心脏,心脏虚弱,气机不利,所以胸闷、心悸、多汗;气虚不能活血,故舌质淡或暗;脉沉细或结代也是肺肾气虚,有瘀血。
5.脾肾阳虚症状:面肿、心悸、气喘咳嗽、咯痰稀、食欲不振、四肢冰凉、腰膝酸软、小便长而便溏。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证候分析:杨琪下降,蒸汽不化,水冰邪溢,故面肿;饮水可影响心肺,故心悸、气喘咳嗽、痰清稀;脾阳虚导致会厌、厌食、便溏;肾阳虚导致四肢冰凉,腰膝酸软,小便长;舌质胖暗,苔白滑,脉沉细,是阳虚水停血瘀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