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炎
根据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胃炎可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累及胃的部位(如贲门、胃体、胃窦)分类。根据炎症细胞的类型,胃炎在组织学上可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但目前还没有与其病理生理完全一致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仍有重叠。
急性胃炎的特点是贲门和体粘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功能障碍)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丢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丢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减少。
分类
I .急性糜烂性胃炎
病因包括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和急性应激等严重疾病患者。罕见原因包括辐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血管损伤和直接外伤(如鼻饲插管)。
内镜下可见黏膜点状表面糜烂不累及深层,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多为黏膜下瘀点)。
急性应激性胃炎是糜烂性胃炎的一种,多见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临床上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引起的上消化道明显出血比例增加。风险因素包括严重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败血症、休克、机械通气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急性应激性胃炎的其他预测因素包括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未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总之,患者病情越严重,明显出血的风险越高。
重症患者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机制可能是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粘膜血流量的减少和酸分泌的可能增加(如烧伤、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和脓毒症)可促进粘膜炎症和溃疡的形成。
症状、体征和诊断:通常,患者可能病得太重,无法解释胃部的症状,即使症状存在,也往往是轻微和非特异性的。第一次发作的明显体征往往是鼻吸、胃吸时有血,一般发生在严重应激反应的前2~5天。
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如烧伤、休克、败血症)可在急性损伤12小时内出现急性糜烂。病变多始于胃底部,呈瘀点或瘀斑,逐渐合并为2 ~ 20 mm的不规则小溃疡,出血极为少见,组织学病变局限于粘膜,经治疗或解除应激后可迅速愈合。病灶可继续发展,累及粘膜下层,甚至穿透浆膜。更常见的是胃底部多发出血,胃窦也可受累。头部损伤不同于其他情况。这时胃酸分泌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库欣溃疡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累及十二指肠。
防治:据报道,病人一旦发生严重出血(占重症监护室病人的2%),死亡率可达60%以上。大量输血会进一步削弱止血。虽然采用了抗分泌性溃疡药物、血管收缩剂、血管造影技术(如动脉栓塞)和内镜下凝血治疗等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除全胃切除术外,其他手术后继续出血常见,死亡率与内科治疗相同。
所以要发现高危患者,防止出血。早期肠内营养被推荐为预防出血的方法之一。尽管大多数权威认为静脉注射H2拮抗剂、抗酸剂或两者(见下文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可以防止出血,但仍有疑问。重症监护室高危患者静脉注射H2拮抗剂或抗酸剂的标准是胃内pH > 4.0。然而,在重症患者中,中性胃内pH可导致上消化道或口咽部细菌过度生长,从而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尤其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但这方面的结论还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慢性糜烂性胃炎
内镜表现常为多发性点状或口疮性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是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在这里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症状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显示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少许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没有疗效广或治愈的方法。
治疗主要是对症,药物包括抗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同时应避免能加重症状的药物和食物。复发和恶化是常见的。
虚寒热辨证。
治法温中健脾,清热理气。
胃炎的药方。
它由太子参10克、吴茱萸3克、栀子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神曲9克、炙甘草5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资料来源:李超医生。
慢性胃炎癌变
人们很容易理解胃溃疡的癌变,但对于某些类型的慢性胃炎,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是事实。
慢性胃炎大致可分为三种: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临床少见,一般不会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的浅表炎症。这种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膜的宽度随水肿而增加,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但胃腺大多正常。这种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不会致癌。只要治疗得当,炎症是可以消退的,但如果治疗不当,往往可以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腺明显减少,血管间隙扩大,胃黏膜全层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上皮变为肠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尤其是伴有肠化生者。
国外有人随访过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现癌变率约为1%。在国内,有人总结了15个省市22个合作单位的16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随访8-10年,发现胃癌19例。可以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癌变率不高,但确实可以癌变。当然,肠化生患者的癌变率会明显增加,要提高警惕。
如果患有慢性胃炎,首先要对慢性胃炎的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胃镜和活检明确诊断自己属于哪种慢性胃炎。如果属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或慢性浅表性胃炎,要积极治疗,避免转为萎缩性胃炎。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就要定期接受检查,严格治疗,防止癌变或尽早发现癌变。
款待
基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能够杀灭该细菌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
能杀死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等。
临床上为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将上述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如丽珠得乐+甲硝唑、丽珠胃三联等。
中成药“二舒泉”胃药对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也有很好的效果。
食疗
人们常用“养脏”的食疗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虽然未必有科学依据,但只要好吃,即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吃饱了撑的。为什么不呢?本人患有慢性胃炎,正是抱着这种心态,我摸索出了一种既美味又有治疗作用的饮食,那就是猴头菇炖五花肉。
做法:猪肚1,猴头菇100g,莲子肉30g,红枣10。先将洗净的猪肚放入高压锅中煮1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泡沫,切成条状。同时将猴头菇用温水浸泡,莲子去皮去核,红枣去核。将四样东西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黄酒、酱油和糖,烧开后加水,再用文火炖至五花肉酥烂,随餐食用。
这道菜醇厚绵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方中的猪肚能健脾和胃,猴头菇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能益气养血,益五脏,助消化,还具有抗溃疡、消炎的作用,可治疗慢性胃炎。再加上帮助消化的红枣和莲子,是治疗胃病的食疗佳品。我现在每隔十天半个月吃一次,这样可以调理肠胃,胃病很少复发。
预防和治疗
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的人可以不生病”。而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胃黏膜血管丰富,具有储存、消化和运输食物的功能。所以饮食不规律是造成胃病的重要因素。慢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根据胃黏膜的组织学变化,可分为浅表型、萎缩型和肥厚型三种。临床上的一些症状有:上腹部胀痛、频繁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症状。因为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疾病的地方。一般来说,吃饭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慢性胃炎治愈了一半。
应该很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合适的节日。饮食要有节奏,切忌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
易捷。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
应该没问题。尽量吃精细、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
应该很轻。少吃肥、甜、厚、腻、辣等食物,少饮酒和浓茶。
对于更严重的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单纯依靠饮食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中医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临床上应用“活血消疮”的治疗原则,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胃部血液循环,通过消炎解毒解决胃部炎症,配合正确的饮食,有助于治愈慢性胃炎。
特殊配方
一:取甘蔗汁一杯,酒一杯,早晚1次,治疗慢性胃炎。
二:生姜200克,醋250毫升,密封浸泡,空腹服用10毫升,主要用于慢性胃炎。
三:鲜黄花菜黄花菜根30-60克,水煎服,主要用于胃炎、牙痛。
四:65438鲫鱼+0-2、糯米50克,同煮粥,主治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