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叶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来源“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姓名叶桂

其来源是柏树植物沙地柏的叶子。

原来形状

臭柏(尔雅义),又名:简()、圆柏(《诗经》)、杜松(本草)、红心柏、珍珠柏。

高度15 ~ 20m,DBH 40 ~ 60cm的常绿乔木;树皮幼时红褐色,成片剥落,老时灰褐色,浅纵裂,条状脱落;枝条圆形,红褐色(幼时绿色)。有两种叶子。在幼树或嫩枝上,叶呈针状,对生或3叶,长7-9毫米,基部向下延伸,顶端尖,顶部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底部绿色,有明显的脊;老树上的叶子交替重叠,菱形卵形,有鳞,顶端钝而紧贴,或者两种叶子并存。这些花是单性的,雌雄同株或异株的。雄花序椭圆形,淡黄色,长2 ~ 3毫米,雌花序圆形,长65438±0.5毫米。雄花序和雌花序都被种植在带有鳞状叶的枝端。圆锥浆果状,近圆形,长6 ~ 8毫米,浅褐色,被白色粉末覆盖,有2 ~ 5粒种子。种子3面,卵形,长约3毫米。四月开花。结果期为次年9月至65438+10月。

栖息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化学成分叶含有穗花杉双黄酮、扁柏酚、芹菜素和扁柏酚。根和枝含有挥发油和树脂。这种水果含有一种类似依托霉素的物质。种子含有脂肪油和甾醇。

药理作用:将干燥的杜松树的粉碎粉末用水蒸馏一小时,得到具有强烈香味的馏出物。在体外,3%浓度能抑制黄疽和铁锈色毛癣菌;5%能抑制红色表皮癣菌和黄癣菌;10%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和申克孢子丝菌无抑制作用。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毒。

功能指示

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疗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

1《福建民间草药》:杀虫污,散结解毒。治疗荨麻疹,硬结和肿胀开始。

2《福建中草药》:祛风散寒,活血消肿。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鲜5 ~ 7元。外用:捣、煎、熏或烧。

附加处方

1治风寒感冒:鲜刺柏嫩枝或叶,五至七元,水煎。(福建中草药)

2.治疗风湿痹痛:新鲜杜松嫩枝或叶,煎汤熏洗疼痛。(福建中草药)

3治荨麻疹:刺柏叶,用厚纸卷着,用火烧,其烟熏遍全身。(福建民间草药)

4初起硬结肿胀的处理:新鲜刺柏叶适量,红糖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摘自*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