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是什么?
拼写:熊晃
英文名:雄黄
来源:矿石为硫化矿物雄黄。
功效:祛湿、祛风、杀虫、解毒。
主治:治疗疥疮、脱发、痈、走马牙脓肿、缠腰蛇丸、破伤风、蛇虫螫伤;腋臭、疥疮、哮喘、喉炎、癫痫、痔疮和瘘管。
性味归经:硬、温、有毒。①经典:“苦而平。”②别录:“甘、温、毒。”(3)药性理论:“辛,有毒。”④《日华子本草》:“微毒。”
入心、肝、胃经。(1)纲目:“入肝经分气。”②《本草舒舒》:“入足阳明经。”(3)返老还童本草:“入心肝。”
用法用量:外用:研磨、涂抹、包扎或熏洗。内服:服丸散,1 ~ 4分。
忌用药:阴虚血虚及孕妇不宜服用。《本草宣彤》:“血虚者禁。”
其他名称:金石(经典)、石黄(唐本草)、天阳石(石爻尔雅)、黄石(品汇精华)、鸡冠石(诗雅)。
处方名称:雄黄、飞雄黄、熊明、熊明、熊静、腰黄等。
产品名称:男用香精:红如鸡冠,光泽亮丽,清澈无味。质量最好的。
腰黄:颜色偏黄,略透明有光泽,品质较好,但不如男精。
雄黄:颜色红比腰黄好,但透明度和光泽比腰黄差。
明熊晃:又名熊明。Xi指的是质量好的雄黄。包括男性精子和腰黄。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
雕熊:是雄黄的精制品。颜色紫红色,无光泽,块状,坚硬,粉碎后断面呈树脂状,有轻微臭味。主供应出口。
苏:又名苏。雄黄呈块状。
苏建:又名陶建。粉状雄黄。
水洞雄黄:产于武都地区。
最好是大的,红的,亮的,透明的,无味的。
动植物资源分布: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药材的收藏与保管:雄黄在矿内软如泥,遇空气变硬。一般成熟的部分用竹刀削去杂质和污垢。
拉丁名称:雄黄天然矿物。
加工方法:研磨成极细粉,或在水中飞行,干燥。《纲要》:“(雄黄)萝卜汁加米醋,煮干。”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1)《名医阿别录》:“雄黄,生于五毒谷,是黄山之日,无时不采。”(2)陶弘景:“(雄黄)好的是鸡冠色的,不臭但实。又黑又软就不好了。”(3)《唐本草》:“石门出来的也是雄黄,俗名金石。石门最差。”④《日华子本草》:“赤亮之雄黄为上品,可验死者真,气味少,细嚼汤汁者常见,不辣也。”⑤《本草》:“雄黄见于此期之山中。形如朱砂,明澈不含石子,色如鸡冠花。另一州与西域相连,有一种水洞雄黄,生于石中,有水泉。”其石名为青烟石,白鲜石,雄黄出之。它的大的像核桃,小的像豆子。里面有洞,颜色暗红微紫,体极轻弱,功能优于雄黄。”⑥《本草》:“误得(雄黄)毒者,防己解之。"
生药材鉴别:雄黄单斜系统。晶体呈柱状,晶体表面有纵向条纹,多为致密块状或颗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橙色,少数为暗红色。条纹是淡橙色的。水晶面膜有钻石光泽,断面有树脂光泽。半透明的。乳沟更完整。断口呈贝壳状。硬度为1.5 ~ 2.0。比重3.4 ~ 3.6。性脆弱。在光的作用下,长时间变成橘黄色的粉末。它存在于低温热液矿脉中,也存在于温泉和火山附近。常与雌黄、泥质锑矿等伴生。雌黄和雄黄的性状相似,但雌黄是黄色,雄黄是红色或橙色,可以区分。显微鉴别:本品在反射偏光片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部反射橙色;清晰的极化;反射率为20%(黄色)。在透射偏振片下,多色性明显,NG = nm,浅金黄色或米色,Np几乎无色至浅橙黄色;干涉色橙红色;斜消光,消光角CANP = 11。逆光。折射率ng = 2.704,Nm= 2.648,NP = 2.538双折射ng-NP = 0.166。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硫化砷,还有少量的其他重金属盐。主要含四硫化二砷As4S4;还含有少量的铝、铁、钙、镁、硅等元素。
中药化学鉴别:(1)取本品粉末10mg,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入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倒出上层酸溶液,加入2ml水,摇匀,沉淀不溶解。(2)取本品粉末0.2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熔化,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并伴有白烟。取载玻片盖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水煮沸使其溶解,必要时过滤,向溶液中加入几滴硫化氢试液,溶液呈黄色,加入稀盐酸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入碳酸胺试液,沉淀再次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