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变迁调查报告
近年来,通过《杭州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的实施,各县(市、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引导、扶持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种植养殖模式,传统的优质高效模式有了新的内涵,优势作物和品种更加集中,农业产业带更加明显。
(1)传统模式的粮油面积持续减少。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面积大幅减少。2004年,麦稻、稻稻、油稻等传统模式的应用面积为70多万亩,比2000年的654.38+0.35万亩减少了近一半。第二,传统模式有了新的内涵。如荞麦-鲜食玉米、荞麦-单季稻、双季鲜食玉米、鲜花-水稻等,为传统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全市春玉米-单季稻、春大豆-单季稻面积达到654.38+0.5万亩,平均每亩收益932元。它赋予了传统模式新的含义,不仅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粮经结合模式发展迅速。2004年粮经结合模式应用面积51.5万亩,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第一,传统的粮食经济模式得到了优化和发展。传统粮经结合模式的作物品种,如水稻-水生蔬菜、草莓-水稻、西瓜-水稻、马铃薯-鲜食玉米-甘薯等,不断优化,设施不断完善。大中型大棚等设施使反季节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如余杭区水稻-水生蔬菜面积超过654.38+0.3万亩,平均每亩效益654.38+0.835元;建德市草莓-水稻面积1.5万亩,平均每亩效益5350元,西瓜-水稻面积31.0万亩,平均每亩效益2259元。二是新型粮食经济模式快速发展。双季鲜大豆-大葱、鲜大豆-日本萝卜、鲜玉米-大葱、鲜玉米-大白菜、单季稻-大蒜、单季稻-中草药、春鲜大豆-秋鲜玉米-蔬菜等模式,平均每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最高5000元以上。再比如阜阳市的鲜食玉米大葱,面积超过1.500亩,每亩纯收入5600元。临安市单季稻-大蒜面积1000亩,每亩纯收入5500元。桐庐加工红薯-蔬菜面积8000亩,每亩纯收入达1126元;建德市西红花-单季稻种植面积3100亩,平均亩产5080元。
(3)经济模式的规模和效益得到了提高。2004年,经济格局面积为65,438+0,565,438+0,000亩,比2003年增长44%。一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高效经济工作方式规模增大。蔬菜、竹笋、花卉、苗木、蚕桑、水果等传统模式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全市蔬菜面积654.38+0.532万亩,其中高山蔬菜3.4万亩,仅淳安县就达654.38+0.00万亩,比上年增长48%,每亩纯收入达3026元。竹笋占地约38万亩。二是新型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涌现,如苦瓜-小辣椒、草莓-番茄(小辣椒)、草莓-苦瓜、西瓜-长瓜、西葫芦-长豇豆-四季豆(日本萝卜)、萝卜苗(多茬)-芹菜-早南瓜、苋菜-毛毛菜-芹菜(生菜)等。这些模型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良好的效益。每亩纯收入5000多元,高的10000多元。如建德白玉苦瓜-小辣椒应用面积1000亩,每亩产值8600元。扣除每亩成本,每亩纯收入6900元。富阳苋菜-毛毛菜-芹菜(莴笋)应用面积500亩,每亩产值1.70万元,扣除每亩成本2200元后净收入1.48万元。萧山区的西葫芦-豇豆-绿豆(日本萝卜)模式,平均每亩纯收入5599元。三是以地方主导产品为主的模式进一步凸显,区域优势不断扩大。3.4万亩高山蔬菜中,四季豆、小辣椒面积达21万亩。这些模式平均每亩收益在3000元以上。桐庐县蜜梨面积已超过28000亩,其中已投产面积达到26000亩,平均亩产2100元。扣除980元的成本,每亩纯收入已达1120元。建德市莲子面积已达654.38+0万亩;余杭市灰指甲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已达654.38+0.7万亩。按两年的养殖周期计算,一个周期内平均每亩纯收入达到765.438+0.25元。建德市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大力发展珍珠养殖。2003年收获珍珠23850公斤,2004年新增珍珠养殖面积685亩,优势进一步扩大。
(4)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种植养殖模式不断涌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猪-沼-果(鱼)、鸡-鱼(珍珠)、果(桑、茶、竹)、散养鸡(鸭、羊)、猪-蚯蚓-龟等应用领域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采用猪-沼-果模式规模化养猪2.44万头。如建德市鸡鱼模式,养鸡20万只,平均每只鸡收益15.6元;余杭区的猪-蚯蚓-龟模式,一年出栏12000头猪,每头猪的效益达到180元。此外,“四园”养鸡(鸭、羊)规模达到1,654,38+万羽(头),套种蔬菜、中药材、粮食的格局也不断发展。这些模式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都市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高效养殖模式规模小,发展困难。我市虽然有126多种种植养殖模式,但以粮食为主的传统模式占大多数,效益好的模式应用面积还不够大。例如,粮-油等传统模式的应用面积为55万亩,一年收获一次的稻田面积预计在45万亩左右。萧山区乔伊镇茄苗-叶菜-晚稻模式每亩效益达到11020元,而面积只有132亩。临安高山花卉(百合)-蔬菜模式每亩效益17000元,但其面积只有250亩。究其原因,这些效益较好的模式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既有农民习惯的原因,也有地域对其应用的限制。比如“四园”养鸡(鸭、羊)的模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好,但地域性很强,总规模只有165438+万,仅占当年全市家禽家畜出栏量的1.9%。
(B)综合支持技术的应用程度低。总的来说,大部分种植养殖模式的整合率不高,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和效益。如建德市5438年6月+10月种植的大棚西瓜,聘请温岭种植师傅,利用微滴灌技术,一年收获5批西瓜,25亩西瓜净利润8万元。然而,建德的农民每年最多只能收到四批类似的小西瓜,而在温岭,他们可以收到七批。同样的品种和种植方式,相似的气候条件,产量和效益差别很大。说明该模式先进技术在我市的应用率不高,技术集成应用潜力巨大。同样,多种套种套种模式增产增效潜力巨大,如淳安县的高山辣椒。同样的品种和自然环境,高效田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元,低效田不到2000元。这也说明在病虫草害防治和肥水管理技术上差距很大。
(3)连作的限制。调查中发现,一些模式虽然效益好,应用规模大,但由于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给细菌、病毒、昆虫带来了严重危害,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应用。其中茄科和葫芦科蔬菜品种的连作障碍最为严重。比如临安老高山蔬菜种植区的西红柿、小辣椒等病虫害尤为严重,部分田地的亩产收益仅为正常田地的1/4。为了克服草莓连作病虫害的影响,建德曾在夏季采用化学防治和高温消毒,但效果不明显。现在很多养殖户使用氯化苦进行消毒,但每亩费用在600元以上,很多养殖户难以承受。
(四)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区域优势产品的开发需要依靠数量、质量、市场知名度等产销要素,否则只能局限于小规模产销。比如稻鸭共育模式,对稻区尤其是低洼地有突出的协同效应,但必须有一定的种植和养殖规模。如果土地不能集中在大户手里,这种模式就很难推行。此外,水产业、畜牧业等模式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的制约。
(五)工业化水平低影响发展模式。很多模式虽然效益不错,但多是一家一户生产销售的小农经济形式,产业化程度不高。比如建德市的藏红花-水稻模式,每亩效益5000多元,好的年份能达到8000多元。但由于蚕丝市场单一,农民无法自行加工,虽然发展了十几年,但种植规模仍然只有3100亩。有些行业虽然有农业龙头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农产品产量还有很大差距,农户和企业的合作基本上是松散的形式,没有真正承担风险,享受收益。个别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压低价格是常有的事;一些农民也不时无法履行订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都市农业的发展。
(六)服务工作滞后。从领导角度看,基层政府主要以经济工作为主,对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政绩不明的农业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从技术角度来看,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五花八门的新产业,原有农技人员的常规服务手段和技术素质已经因为专业人才多、综合人才少而难以满足现代都市农业各种种植模式发展的需要。从农资供应来看,从市场需求来看,从事新、奇、特品种养殖和加工的农民大大增加,对各种专用饲料、专用肥料、专用设备的需求量小而大,而农资经销部怕卖不出去多就亏本,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第三,一些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区域优势养殖模式发展。在实地调研、摸清本地区现有优势种植养殖模式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和种养大户对本地区产业模式进行科学论证和定位,明确重点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科学规划。规划应包括重点产业模式的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保护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确定园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时,要向重点模式倾斜,安排资金支持本地区重点发展模式,使之逐步巩固、完善和提高。
(2)注重实效,实施科技兴农。要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加快科技在都市农业种植养殖模式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技术的综合集成。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开发。对适合当地情况、能提高农产品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技术,要通过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鼓励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车间进行技术承包等方式,加快应用推广。特别要注意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到样板与标准化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