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血压

五苓散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属于太阳病表里方。它由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白术五味中药组成。全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原方治疗外感症状,如水潴留湿,头痛发热,烦渴,或水入呕吐,不利于排尿,水潴留水肿,腹泻,不利于排尿,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痛,欲多饮水,痰饮,脐下心悸,头晕或气短,咳嗽。

五苓散配方简单,几味药看似平淡,但应用广泛。笔者在临床应用和治疗多种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已用于治疗各种水肿、慢性胃炎、慢性荨麻疹、鞘膜积液等。高血压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治疗多从肝考虑治疗,如肝阳上亢、肝火亢盛、肝风内生等,以平肝熄风药物为主,对阴虚阳亢者也采取滋阴降火的方案。但笔者治疗过一些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或女性患者,用五苓散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患者,女,54岁,因头痛头晕来就诊。经过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平均血压为165/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因为患者担心西药的副作用,所以希望先用中药。

因为上班,病人很累。脸微肿,头晕头痛,头晕恶心,头晕心悸。患者舌质肥厚,布满齿痕,舌苔白而厚。大便不畅,夜尿频,脉滑。病人口干但不多喝水,也没有苦味。

分析:患者血压偏高,但无头胀、头痛、耳鸣耳聋、口渴多饮、口苦等症状,故排除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患者面部浮肿,舌质肥厚,齿痕明显,舌苔厚腻,属于阳虚水停之证。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温阳化饮。药方用五苓散调味,用药如下:

桂枝9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猪苓12克、白术15克、天麻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厚朴15克、苍术12克。

以上药物10剂,每日1剂,水煎每日2次。告诉病人不要过度劳累,禁食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过咸的食物。

第二次诊断,现场测血压150/95mmHg。患者说家里有电子血压计,一天测两次。服药三天后很少超过160/100mmHg,最低为140/85 mmhg。头晕头痛明显改善,面部水肿消失,患者舌变小,齿痕改善,舌苔薄腻,大便通畅。如果效果不正,原处方中部分药物的剂量修改如下:

桂枝9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猪苓9克,白术15克,天麻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9克,厚朴15克,苍术9克,石菖蒲6克,竹茹9克,枳实。

第三次诊断时的血压是140/85mmHg。服药期间在家监测患者血压基本稳定,于是停药,并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如有不适再随访。

这个高血压病例根本没有用平肝的药物,但是温阳利湿的基本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因为患者工作劳累,体质虚弱,肾阳不足,导致水潴留,痰湿内生,所以她的高血压属于水潴留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女性。治疗必须以温阳健脾利湿为原则,五苓散有效。该方在五苓散的基础上,由天麻、陈皮、厚朴、苍术、石菖蒲、竹茹、枳实、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组成。具有良好的健脾化痰、祛风的功效,明显改善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

根据文献记载,实验研究表明,五苓散的降压机制主要在于利尿和胰岛素增敏两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利尿剂是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五苓散中的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都是利水的,全方利水利尿,将体内多余的水分从组织和组织间隙聚集到肾脏,促进钠质电解质的排出,达到利尿的效果,而不出现电解质紊乱。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因一脉相承,都在于胰岛素抵抗。五苓散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通过利尿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五苓散不仅是现代医学的利尿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而且注重整体调节,全面改善机体功能,所以对于水内滞留、饮酒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总之,经方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痛苦。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坚持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复杂疾病知识的流。码字不容易。如果以上健康科普知识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或者喜欢,或者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医学爱好者看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