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家乡的山

丑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呆在家里。南三环外,晴天,我坐在阳台上喝茶看书,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很舒服。看书看累了,就从栏杆上看。蓝天下,巍峨的秦岭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沉默着。大大小小的山峰黄黄起伏,在高高的天空中不断延伸,直到远方。望着这幽幽婉约的山峰,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情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又想起了遥远的故乡的群山...

我的家乡在关中西部,是何谦的源头,也是秦岭山脉的延伸。山的名字叫关山,我的家乡就坐落在关山的群峰之中,四周都是形状各异、形态各异的山,而我家乡的小村庄就坐落在一座小山的阳坡上的一个山坡的一角。站在村里高大的盖树白静树下,随处可见四面环山,大大小小的山峰相连,一座又一座,山外还有山,一望无际,一望无际。天空像一个巨大的穹顶,覆盖在这些山峰上。

我的家乡有很多山。南边的山叫赵佶山,后面叫侯亮,后面叫后山,前面叫梁倩,再后面就叫花间山,因为山的形状像犁田的铁锹。北边的那个叫北岭子。山中多山、梁、岬,都以其形状、用途、田亩数、方位等命名。,如三午位、四午位、六午位、大湾里、大湾台、背崩、边关、炮边、坦克渡、马家门、背槽、大渠...

家乡的山虽然没有华山、泰山等五大名山那么有名,但也没有昆仑、秦岭那么高大雄伟。它是那么的矮小平凡,在祖国的地图上连一个点都没有,但它在老乡的眼里是那么的高大,在我的心里是那么的美好和重要。春天,它有同样灿烂的山花、鸟语、花香;夏天,它像山一样绿,绿绿的;秋天,它染得像一片森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冬天,它如黄泉无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小时候,我和朋友们总是在村里最古老最高的白荆树下的平地上玩耍。大人们围坐在树边聊天,女人们三五成群地做针线活,好不热闹。大人们下地干活,大一点的孩子上学,或者放牛,我没有朋友可以一起玩,就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仰望大山。你看东边的山,南边的山,西边的山,北边的山,山上的树林和石头,山上的田野,地里生长的庄稼和劳作的村民,山上吃草的牛羊。感觉这些山很神奇。它们又高又大。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植被,田野那么多,一片一片,蜿蜒在半山腰。绿色的小麦,粗壮的玉米,土豆,小米,那么多的鸟,兔子,野鸡等等都可以长在地里,我们村里那么多的房子,房子。看着看着,会有很多疑问,有无限遐想。一直想知道这些山到底有多厉害,延伸到哪里,山的后面是什么?

长大后,我开始跟着大人去村子周围的山上玩。沿着蜿蜒狭窄的山路,我来到了田间地头,只见许多大片的田地,一片一片的在山坡上攀爬,有的一路都是山坡,一直到山顶。村子里的成年人正在地里干活。父亲赶牛扶犁,翻了半天又长又宽的田,田里的黄土变得蓬松而舒展。而且田边上那么多树,有的又粗又高,有的又小又低,密密麻麻,一望无际。小牛在树林里悠闲地吃草,无名山鸟在林中穿梭,发出清脆的叫声,但树林太密,树叶太厚,我看不见。看着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我想进去转转,但是我妈不允许我进去。

季节变换,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就可以跟着大哥放牛了。那真令人兴奋。我大哥,村里的朋友和我把牛赶到山里。村子里有很多奶牛。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牛排成一条长龙,不慌不忙地走着,脖子上的铃铛在响。我们大声说话,大声喝酒喊牛,谈笑风生,这阵势就像一支远征军在匆匆行进,令人印象深刻。

当我们到达山坡时,牛进入树林吃草,我们的朋友开始玩耍。比赛中爬树,谁在比赛中把石头扔得远,谁获胜,谁就无比高兴和自豪。输的人,极其不服气,偷偷练。一群人玩一会儿,大家就分头去看牛,防止它们偷庄稼。放牛的真正乐趣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野杏、梨、桃等花开的时候,大家都去折花玩耍,还经常摇树,是花团锦簇。很快,当所有的花都凋谢了,它们结出了果实,每个人都开始快乐地享受它们。从晚春开始,有羊奶、野草莓、杏、桃、梨,还有五味子、野葡萄、甜瓜、山楂等。山就像一个百宝箱,为山里的朋友提供免费的小吃,让大家都非常喜欢家乡的山,仿佛着了迷。

慢慢的,我越来越有勇气了。我能够独自进山放牛和砍柴。我还学会了挖草药和采摘野生菌类。

上学后,我一下子对读书充满了兴趣,也渐渐明白,只有读书才能让我走出这座大山,实现到外面看看的梦想。但是家里穷,上不起学。为了解决上学的费用,我想到了家乡的山,想到了藏在里面的山药材,柴胡、秦艽、地龙、菖蒲、黑木耳,都是很好的药材,可以用来换钱。有钱就不会辍学,可以安安静静的上学读书。为了弥补学费,我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不顾下雨潮湿,不顾醋暑,独自在家乡周围的山脊和荆棘中旅行,在每一个山沟、每一个山坡、每一个荒滩中奔跑,寻找各种中草药。从我记事起,每天放学后,我都是咬一口饭,随身带一个馍馍,背着竹篮和锄头,一个人上山,给猪割草,挖中草药,没有休息,只愿太阳慢下来。直到夜幕降临,我带着草匆匆赶回家,背上挖着药。如果我找到了好的药材,我会愉快地忘记饥饿、口渴和疲劳。我最期待的是夏天。几场暴雨过后,我不顾湿滑,独自走进湿漉漉的山沟背阴处,在干枯腐朽的树上采摘野生木耳。这是一等品,可以食用,收购价很高。如果我挑一个竹篮,就够半个学期了。每次能采到野生木耳,都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是的,家乡的山最让我着迷,最让我感恩,最让我永远怀念的,就是家乡的山,用它博大的胸怀,养育着乡亲们,甚至支持我完成学业,让我走出它的怀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过上与家乡不一样的生活。如今,在很多村民眼里,家乡的大山是偏远落后的象征,也是贫穷的代名词。因为这些山的存在,村民们世世代代耕种陡坡,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因为周围山的阻隔,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出入困难,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也正因为这些山村,村民望山兴叹,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很多村民借国家生态移民扶贫政策搬出去了。家乡村子里大约一半的居民已经搬走了。回到村里,一派衰败萧条的景象,让人百感交集。

故乡难离。作为一个远方的游子,我总会想起童年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山,对故乡的山充满了感激之情,终生难忘。在我心中,家乡的山永远是根和魂,也是无私的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