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李惠英医生治疗嗜睡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不可抗拒的短时间睡眠发作,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常伴有猝倒、睡眠麻痹、睡眠幻觉等症状,统称为嗜睡症四部曲。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中上行激活系统功能下降或脑桥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目前病因不明,但可以发现该病与基因、环境因素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嗜睡症的环境因素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病毒感染等。嗜睡症与遗传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患病概率是对照组的10-40倍。25%-31%的同卵双胞胎患有发作性睡病,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LA等位基因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达到88%-100%。

西医治疗

(一)治疗过度嗜睡

1.中枢兴奋剂:能激活网状激活系统,发挥强烈的兴奋作用。它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

2.其他药物:由于发作性睡病与DA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DA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2)猝倒的治疗

1.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可逆转猝倒,如地昔帕明、维嗪、文拉法辛等,可有效对抗猝倒。

2.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加血液中ne等单胺类物质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

3.羟丁酸钠:GABA的衍生物,其达峰时间为40分钟,半衰期为53分钟。服用1周后,猝倒减少53%,4周后减少69%。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白天嗜睡、睡眠麻痹、睡前幻觉等症状。

(3)失眠的治疗

白天使用兴奋剂的患者晚上可能会失眠或睡眠不安。此时应在睡前口服半衰期短的催眠药,如唑吡坦,尽量避免使用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困倦加重。

中医治疗

(1)心脾两虚

1.症状包括嗜睡,睡前多梦,精神不振,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细。

2.治心脾。

3.加味归脾汤。

腹胀、腹胀、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芳香化湿,健脾行气;心阴不足,睡前多眩晕、多幻影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2)脾气虚弱

1.症见整日嗜睡,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舌淡,舌苔薄白,脉细。

2.该疗法能补益气血,提神醒脑。

3.复方养心汤

水郁心悸者加猪苓、槟榔、泽泻;对于整天醒不来的,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醒神。

(3)肾阳不足

1.症状有嗜睡,嗜睡,腰膝酸软,四肢发冷,阳痿,小便长,夜尿频,舌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2.温补肾阳法。

3.方药右归饮加减。

如气虚血亏等。,人参可重复使用,并可加入白术和黄芪。

(D)髓海不足

1.症状包括嗜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表情呆滞,智力低下,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舌红,舌苔薄白,脉细或细。

2.治疗方法:填精补髓,健脑开窍。

3.左归丸方加减。

遗精,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藕,补肾涩精;潮热盗汗口干者,宜去山茱萸、鹿角,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5)心阳虚

1.症见嗜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治疗方法温补心阳,补益心气。

3.方剂桂枝甘草汤加人参益气汤。

四肢冰冷者,宜去桂枝,加肉桂、干姜,补火助阳,温经;面色苍白、血虚者,加阿胶、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补血。

(6)胆热痰阻

1.症见嗜睡、头晕、口苦口干、恶心、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数。

2.清胆化痰法。

3.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

因痰浊内阻,气不降下,心肿硬,气不除,加傅玄代赭汤益气和胃,化痰降气;困了可以加安宫牛黄丸提神醒脑开窍。

(7)暑湿伤气。

1.症见嗜睡,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体热自汗,头痛,口渴,便溏,小便短赤,舌苔腻,脉虚。

2.治暑益气。

3.自拟清舒益气汤加减。

如果热得厉害,就加石膏;如果舌苔白腻,去掉麦冬、知母,加入广藿香、砂仁。

(八)脾湿肝郁

1.症状有:经常嗜睡,嗜睡,精神萎靡,四肢沉重,乏力,月经量多,紫暗,腰疼重,白带多,咳嗽痰多,头晕头痛,肠胃嘈杂,精神萎靡,记忆力差,大便干黄,舌红,苔黄。

2.治脾疏肝,祛湿醒脑。

3.方药万带汤加减。

加入乌贼骨、芡实、煅牡蛎止带;咳痰多浊者加半夏、天南星;菊花、川芎、天麻等。对于头晕和剧烈头痛的患者。

(9)湿浊困脾

1.症状包括经常嗜睡、头脑昏沉、精神萎靡;四肢沉重,倦怠乏力,胸闷胀满,口腻,舌质淡,舌苔厚腻白,脉缓或滑。

2.治脾化湿,开窍。

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若湿痰过多,舌苔白滑,加泽泻、桂枝利水饮;若肝阳上亢,加钩藤、珍珠母、赭石,以息风潜阳。

(10)瘀血阻滞

1.症状包括嗜睡、起病时间长、精神疲劳、嗜睡、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多梦、舌质紫暗、常有瘀点或瘀斑、脉细弱。

2.治气活血,开窍健脑。

3.通窍活血汤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葛根、元胡;血瘀惊风者加僵蚕、全蝎、蜈蚣。

中医针灸疗法

1.体针

(1)方法1

要点:鼻交。

配穴:神门、三阴交、太冲。

(2)方法二

要点:参麦和赵海。

配穴:百会、三阴交。

2.头针

要点:国标头针顶中线、额中线。

配穴:脾虚湿浊者加二线(双线)、额顶带;心脾两虚者,加额旁第一线(右),额旁第二线;肾阳虚患者,加额旁三线(双)、枕上中线、枕上二线;如果髓海不足,在额旁加三线(双)。

3.温针灸

穴位:通里、大中、心俞、脾俞。

4.耳穴贴于神门、脑干、皮质下、枕神经点、肝脾心经。

按摩疗法

采用循经推拿法。让病人取俯卧位,放松,呼吸顺畅。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用双手的拇指、食、中指和无名指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

心理疗法

1.部分发作性睡病患者有反应性抑郁症状,应给予心理支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获得家人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2.行为疗法: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强调规律作息,晚上尽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白天加强身体活动,改善白天过度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