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质增生
西医学名:膝盖骨质增生
科室:外科-矫形外科
发病部位:膝盖
主要症状:肿胀、疼痛、行动不便。
主要原因:外伤和骨质退化。
多个群体:中老年人
传染性:非传染性
是否入医保:是。
分享
基本概述
骨质增生表现为骨刺、不规则软骨破坏、软骨下硬化、囊肿、负重区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多和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膝盖骨刺
骨质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或骨赘,是一种在椎骨或关节边缘、关节面、骨赘处增生的骨质。是骨与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是人体适应适应性变化,维持关节内外平衡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属于生理代偿性改变。如果增生的骨骼压迫其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影响关节活动,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骨质增生或骨质增生。由于膝关节骨质增生,一般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下蹲或上下楼梯时加重,或拍片时膝关节间隙变窄,统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疾病或骨关节炎。
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病理改变包括膝关节软骨的破坏和膝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是一种修复性的表现,因此认为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一种退行性改变。
2.软骨基质的变化:老年人软骨基质中蛋白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软骨弹性下降,易受损伤而发生异常变化。
3.膝关节滑液的变化:研究表明,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的滑液成分发生变化,透明质酸含量降低,使其润滑和缓冲功能减弱,引起关节软骨损伤。动物医学实验证明,手术切除大部分滑膜或膝关节长期不动均可引起膝关节骨质增生。
4.关节损伤因素:膝内骨折、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原因均可引起膝关节软骨损伤。
5、感染或炎症因素:膝关节内感染可引起膝关节软骨破坏。
6.膝关节外畸形:膝内翻、膝外翻畸形引起的关节对线不良,可引起关节软骨损伤。
7、膝关节不稳:如膝关节周围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引起的膝关节不稳,继发关节软骨损伤。
8.其他因素:过度负荷和肥胖可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加速其退行性改变的发展。
高发人群
1,膝关节过度活动者,如运动员、舞蹈演员、某些工种的劳动者。
2.外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如膝关节反复扭挫伤,关节韧带松弛,外伤导致膝关节副韧带损伤而未进行系统治疗,交叉韧带断裂而未严格固定,膝关节骨折处理不当等。
3、佝偻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如弓形腿(称O型腿)和拐杖(也称X型腿)畸形。
4.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者。
5.体重明显超过正常标准的。
临床表现
膝关节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个或两个关节不适,疼痛和肿胀。起初,疼痛大多是在长时间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但在休息或卧床休息后有所改善。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走平坦的路也很痛苦,而且行动不便,关节不稳。走路不小心会感到疼痛,同时膝关节会发出像拧头发时的响声。严重时膝关节会突然“锁”在某个位置,解锁时会伴有明显的啪嗒声。这说明关节内已经有游离体,避免了病情的加重。
症状体现
原始期
一般在走路、慢跑、上下楼梯、长时间站立、下蹲、跑步时,疼痛伴有麻木、关节弹响、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休息后缓解。大多数中老年人都伴有晨僵。
中期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疼痛会加重。早上起床或长时间站立时,膝关节疼痛会麻木僵硬,但稍加活动就会好转。这个时候可以关注一下。
后期
膝关节肿胀,关节积液,久坐后晨僵粘连,关节屈伸功能障碍,跛行,功能受限,屈伸活动时有喀嚓声,长时间下台阶膝关节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部分区域有明显肿胀、压迫。膝关节前方及内侧有条索状包块伴伸膝障碍,膝关节周围形成骨赘,关节周围伴骨质疏松、硬化。关节面粗糙,内侧胫股关节面明显受影响,关节间隙变窄,大多会造成内侧间隙变窄,形成髌骨骨刺。
药物疗法
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双膝剧痛,行走无力,活动受限,X线显示双膝骨质增生。该病手术适应证高,效果不好,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中医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治,即口服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等;另一种属于外治,即酒精搽剂、熏洗、外敷等方法。口服药物可以被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局部。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层层关卡才能到达病灶,但是药物作用所剩无几,所以见效极其缓慢,效率低下。另外,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不可逆,骨修复无从谈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