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的中文名

正月刚过,农村的田里、荒地上各种杂草渐渐开始蠢蠢欲动,自然就有了人们常说的野菜。看来挖野菜已经成为农村的一种传统了。在家吃白菜吃腻了,新菜还没长出来。刚变绿的野菜味道最好吃,农村都争先恐后地在地里挖野菜吃。除了在田间看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我们还可以和春天来一次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过了一段时间,野菜就变成了杂草,失去了作为“蔬菜”的价值。

在农村的各种野菜中,“茵陈蒿”最为常见,也就是常说的“茵陈蒿”,有的地方叫“老鼠爪子”。农村有“正月蒿,二月蒿,三四月柴”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草。起初,“黄花蒿”的价值最高,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还可以作为菜肴。时间长了会变成“蒿”,利用价值会降低很多,但也可以砍下来喂牲畜。最后会变成杂草,只能当柴火用。

农村的“白蒿”很多,分布很广。在田野,路旁,山坡和一些湿沙地上经常能看到它们。新生的黄花蒿被称为茵陈蒿,有一种说法是它在冬天过后不会死去,而是在春天出生在陈根,因此得名茵陈蒿。据老人说,这还是中草药,但不清楚是做什么用的。然而,在农村,人们把它当作一种野菜来吃。过去,由于春天农村缺少绿叶,许多人靠吃野菜为生。其实吃青蒿是最常见的。

“黄花蒿”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当它第一次生长时,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看起来非常密集。它有莲座一样的基生叶,就是这部分作为野菜吃。白色的艾草长到背上,就会变成地里令人头疼的杂草,完全失去食用价值。与其他“野菜”相比,“茼蒿”返青最早,且有多处食用和药用记录,深得农村青睐。

早在古代,食用“黄花蒿”的习惯在宋代就有记载。“黄花蒿春天最早,人们以为它是蔬菜,它的根又红又香。”采摘嫩嫩的青蒿,干净好吃,清蒸青菜,凉拌,炒菜,还有熟艾草馒头都行。在我的家乡,它经常被用来煮粥,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特殊的“鲜”味,非常迷人。

最好尽早采集“青蒿”。过不了一会儿,雨势就加大了,而这个时候“青蒿”就会长得非常迅速,一不留神就长到了一米高。这样的“黄花蒿”没有食用价值。小时候经常吃两种蒿,其中一种就是这种“蒿”。还有一种经常生长在麦田里,人们叫它“麦号”。与艾蒿相比,它更嫩,但没有味道。黄花蒿的香味更饱满,虽然略干,但是拌点面粉就能很好的掩盖,茵陈蒿也更受人们的喜欢。

农村有各种各样的野菜,这是农村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虽然现在不缺蔬菜,但是各种野菜都缺少一种普通蔬菜达不到的“鲜”味,这也是在外面吃不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