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有什么特点?

真菌是生物界中一个庞大的生物类群,现在和裸子植物、卵菌一起被称为细菌界。和植物界、动物界一起构成了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

自然界真菌种类繁多,约65438+万种,已研究和记录的有45000种。中国使用真菌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从东汉初年写的《神农本草经》,到历代其他本草书籍,都记载了灵芝、茯苓、蘑菇、木耳、冬虫夏草、马勃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文献报道我国药用真菌有200种。大部分是野生资源。有些是可以人工培养的,比如茯苓、灵芝。一些新开发的真菌药物,如云芝、猴头菌、蜜环菌、蜜环菌等。,既可以人工培养,也可以工业发酵生产。

虽然生物学中有一些地方可以借鉴植物药材的相关方法和经验来培养真菌药材。但毕竟具有属于植物药材的特性。为了有效地培养真菌药材,应注意三个特点:

(1)真菌的营养模式与植物不同。真菌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过着自养的生活。主要靠寄生、腐生或兼性寄生和腐生。有些物种还会出现相伴或* * *生活和* * *生活的现象。

(2)真菌以不同于植物的方式繁殖。真菌没有根、茎和叶的分化。其营养体主要由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组成,即菌丝体任何一段菌丝体在适宜的条件下都能生长发育成新的菌体。因此,其人工无性繁殖的“种子”是菌丝体,类似于高等植物的插枝。人们通常将其保存在试管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株。在自然界,真菌只能靠菌丝生长近距离传播。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分化发育成各种形式的有性或无性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可以通过风雨传播很远的距离。比如僵蚕体表的白色粉末就是它的无性分生孢子。灵芝菌丝体散出的红棕色粉末是其有性担孢子。

(3)人工培养要强调无菌的概念和操作,即对防止和去除杂质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原始菌株多是从细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母种(一级种)是通过培养纯化得到的。生产用种量大,需要扩大为二级种子(原种)和三级种子(栽培种)。这些都需要使用培养基(相当于植物的土壤)。因为在自然环境中配制的培养基,难免会有各种我们不需要的杂菌。如果不消灭它们,就会和药用细菌争夺营养,使药用细菌的分离培养失败。用于分离母种的细菌组织往往会附着一些空气中的杂菌,影响分离效果,组织表面也要消毒。对于操作环境,为了防止杂菌落入培养容器或培养基中,必须事先用紫外线或药物进行空气灭菌。所以最好建无菌室(接种室)或者购买洁净工作台。如果没有这种设备,可以使用木质玻璃柜(无菌柜),也可以在洁净室放置工作台,但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边的无菌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