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信息
宜阳县辖6个镇,11个乡:城关镇、丰利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荀村镇、城关镇、严阵镇、高村镇、三乡镇、彰武乡、木册乡、上关乡、联庄乡、赵堡乡、东王庄乡、范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以玉龙公司5×5.5万千瓦热电厂、恒基铝业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4A氟石)、黄河同里300万吨水泥为代表的一批新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效益的重点工业项目,已经或即将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以马骏集团与洛阳氮肥厂合并复产为标志,省市企业重获生机,再次成为推进益阳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县办企业、乡镇企业、非公企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全县掀起了建设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的新高潮。全县工业企业近2500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18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01家。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200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51,361,000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扭转了连续多年增速低于10%的被动局面。宜阳县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日用陶瓷、化肥、农膜、水泥、床垫、钼铁、脱粒机、炸药、雷管、食用油、碳酸钡等40多种。目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家,其中前进化工超过2亿元,马骏化工、玉龙仪电、玉龙洪光超过2.5亿元,玉龙仪电销售收入、玉龙仪电、玉龙洪光、骏马化工实现利润、翔鹰铁合金、前进化工上缴税收分别进入洛阳工业企业前30名。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强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增加值6543.8+0.25亿元,税收6543.8+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6%、54.3%和25%,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郭华,又名女儿山,位于宜阳县西南部的木策乡,距宜阳县城5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阳90公里。它是《西游记》中钟过山的创作原型,吴承恩。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森林覆盖率77.4%。自1991成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洛阳十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3a旅游景区。
灵山位于弋阳县城以西7.5公里的洛河南岸,是熊耳山的残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群山翠柏覆盖,丛林苍翠。这座山也被称为凤凰山。灵山寺原名宝钟寺。据说凤凰山是周灵王的葬身之地,因此得名灵山,寺庙因山而得名灵山寺。?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乡在宜阳县三乡长谷。益阳三村以东的练昌河发源于陕县,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山谷,经洛宁县东北进入益阳三村,汇入洛河。长谷位于莲昌河和洛河的汇合处,故名长谷。
富昌阁位于县城西30公里的富昌村。据旧县志记载,富昌宫建于隋朝。现存建筑始于明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全面翻修。近年来,它被彻底翻新。
益阳土地面积广,生产条件好,农业发达。拥有宜山烟草、九都大蒜、更沟杏、黑粮王黑作物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9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1.8万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
益阳盛产粮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和水稻。年种植面积小麦55万亩,玉米30万亩,红薯654.38+0.5万亩。2007年粮食总产量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落实各项惠农资金351.5万元。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种植比例日益优化。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大豆、油菜、棉花、芝麻、芦笋、大蒜、大枣和大棚蔬菜等。常年种植面积花生8万亩,大豆8万亩,油葵1万亩,芦笋1.5万亩,无公害蔬菜2万亩,中药材2万亩,大枣4万亩,黑色作物5000亩。
烟草是益阳农业的支柱产业。益阳土壤肥沃,气候适应,植烟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品质优良,是河南省确定的四大烟山(萧山、灵山、铜山、马山)发展战略中的萧山牌烟叶生产基地。
益阳教育发达。高考上线率和总人数一直位居洛阳前三。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3505所,在校生9875人,毕业生3431人。初中在校生13101,在校生37245人,毕业生165438人。普通小学招生11909人,在校生80825人,毕业生13887人。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2007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21个,其中卫生系统医院、卫生院30个;4 .厂矿医院;有387个私人和社区合作医疗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妇幼保健所(所、站)1。农村有18个乡(镇)卫生院。
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58.66万人,参合率91.0%。科学技术稳步发展。
益阳交通益阳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虞书公》记载,夏柒开辟了“南宋道”,从洛阳沿洛水西行至益阳三乡,断入连长谷,北过陕县延陵关,沿黄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后,秦楚的交流形成了一条连接西起秦龙,东至吴越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秦楚隧道”,是一条古老的商业大道。改革开放以来,益阳交通发展迅速,现已拥有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十几条交通干线。与周边主要县市的连接均为二级以上公路,17乡镇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有干线公路5条,县道9条,乡道18条。2007年,宜信路县城道生二级改造工程投入使用,赵毅路三级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巴关线洛河大桥建成通车,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路网框架更加完善。